词汇是联结语音和语法,构筑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能力的发展是语言学习者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发展的基础,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词汇教学的首要步骤是教师呈现词汇,呈现意味着将新词汇以一定的方式引入并展示给学生。教师通过呈现新单词,介绍教学目标,展示学习对象,使学生知道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初步印象。同时,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使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对新单词的记忆力保持。本文旨在通过对词汇呈现模式的分析,帮助教师提高课堂词汇教学的效率。
一、直观演示模式
实验研究证明,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形象、声音、动作等方式呈现词汇,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带动学生注意力聚焦,激活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对新词汇的感官印象,促进对词汇的认识和记忆,学生的学习效果优于带读单词和词义直接讲授的简单描述教学方式[1]。直观演示模式分为视觉呈现、听觉呈现、动觉呈现。
视觉演示是指教师通过图片、简笔画等方法将所学单词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演示方法给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形象,启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词汇与其意义的对应关系,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水果名称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展现彩色的水果图片,或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水果的形象,让学生很快建立起词汇和对应物的联系。
听觉演示是指教师将与词汇有关的声音信息播放出来,激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建立起单词与所代表事物的发音的联系。例如,当老师讲授“bee”、“horse”、“ox”、“water”和“wind”等词时,通过播放录音展示蜜蜂飞行时的“嗡嗡”声,马在奔跑时马蹄的“达达”声,牛叫的“哞哞”声,水流的“哗哗”声,风吹的“呼呼”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英语词汇与日常生活的所闻联系起来,从听觉和想象力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动觉演示是指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与新单词紧密相关的动作,并带动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采用全身反应法来学习词汇。如在讲授“swim”、“knock”、“look”、“row”等词时,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一起做手臂划水、手指敲门、手放在额头上远望、双臂划船等动作,同时读出对应的英文单词的发音。这种方法,顺应了学生的爱动爱跳的特点,发挥其运动协调能力,将口头表达与肢体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突出词汇重点,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词汇直观演示的三种方法不是各自独立,而是可根据教学内容搭配使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合的直观呈现模式,从视觉、听觉和动觉三方面提供词汇输入,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二、词形分析模式
教师通过分析词汇的词根、词缀和复合词的组合方式,将学生原有词汇知识与新知识相关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其对新旧知识的联想,达到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以词缀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新单词中似曾相识的部分,思考尚未认识部分对词汇意义的影响和改变,从而使学生通过发现与思考来识记新词汇,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以英语中的前缀为例,教师呈现如下单词“unhappy“、”unforgetable”、“untidy”、“unusual”,学生通过观察这几个词的构造可以发现,每个单词的共同点在于都有“un-”。此时,老师通过解释、举例的方式讲解“un-”这一否定前缀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新单词的意思。除了否定前缀以外,其他前缀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呈现。
复合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秩序排列构成新词。教师通过呈现已学词汇,引入新单词的组合方式。如“black”与“board”,分别表示“黑色的”和“木板”,两个单词拼合在一起组成“blackboard”,意即“黑色的木板”表示“黑板”。同样,“pick”“pocket”的人是“摘取别人的钱包的人”被称为“pickpocket”即“扒手”。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词缀、复合词组合的理解和记忆单词,在复习已学词汇的基础上,降低了新单词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易于了解和记忆新单词的含义和拼写,又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词形分析依靠自己的努力就能理解新单词的意义,从而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习动机。
三、语境展示模式
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表达特定意义和功能时所依赖的上下文。将英语词汇置于鲜活生动的语境中,调动学生在真实可信的场景中学习和掌握词汇,在轻松活泼的真实情境中操练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积极的心态和向往的心情学习知识。而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呈现词汇,可以将词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相结合,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牢固地记忆。词汇的语境展示模式分为直接语境展示、正反义语境展示和主题语境展示。
直接语境是将词汇以句子、语段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回忆和联系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使用。以“swim”为例,在夏日生活的具体场景中,教师提问:“Who swim fastest in our class?”学生听到问题后,通过回顾同伴同学在游泳运动中的表现,找出游得最快那位同学。在这一过程中,因为老师问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问题中的主语也是早夕相处的同学,这种真实语境的应用可以创造语言交际的真实性,发展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教师还可用英语将“不可在无父母看护的情况下河游泳”的学校规章制度展示出来,“Don’t swim in the river without your parents by your side.”这样的直接语境设置,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展示了词汇使用的具体场合,让学生体会到词汇的具体使用,同时意识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正反义语境是指教师在展示新词时,可以通过同义词、词义解释、反义转换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分析、猜测、推理等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如教师提供例句:“XiaoMing studies English day and night. He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要求同学通过上下文猜测“hard-working”的含义。学生根据前面句子了解到“小明日日夜夜学习英语”,从而推断他肯定是一位“勤奋”的学生。又如教师在教“expensive”一词时提供例句“In the past,TV was very expensive,but now it is cheap.”学生通过“but”一词判断出电视机价格的前后对比,现在的便宜对比的是从前的昂贵,从而通过自己的分析推断学习到新词的含义。这种正反义语境的词汇输入,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思索中了解新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训练思维能力,发展了词汇学习的策略。
主题语境展示是指通过呈现语段展示某一特定场景中相关事物的对应词汇,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Xiaoming gets up and put on clothes.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washes his face. After having breakfast,he goes to school.”在这一表达学生起床到上学的语境中,老师将“get up”、“put on”、“bursh one's teeth”、“wash one's face”、“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等词汇放在连续的动作场景中,将词汇串联起来以主题语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供学生想象词汇使用的具体时空,通过词汇的具体应用达到理解含义、加深记忆的效果。另外一种情况是将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汇呈现给学生。如与服装有关的“T-shirt”、“jacket”、“coat”、“dress”、“skirt”、“trousers”、“pants”等词,教师将此类词汇以专题的形式展示,引导学生联想同一场景中可能出现的相同事物,并学习其名称。
四、英汉对比模式
词汇的英汉对比呈现模式主要针对英语语言中其用法与中文相比有差异的词汇。这类词主要是指英文用各个不同的词来表示汉语中只需要单一的或同义词就可表达意义的词汇。
从词汇释义来讲,虽然英语中有部分单词直接对应汉语词汇,如“apple”对应“苹果”,“sing”对应“唱歌”,但仍有一些用法与汉语对应词有差别的单词。以“看”的意义为例,汉语里的“看书”、“看电视”和“看见大海”在汉语中都用同一个汉字表示,但若移到英语中,“look book”、“look TV”和“look a game”来表示就完全错误。教师通过呈现表示“看”的三个词“look”与“read”、“watch”和“see”,通过分析这几个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指出英语中的正确表达应为“read a book”、“watch TV”和“see the sea”,而不能盲目地将“look”用来表达所有表示“看”的意义。这种汉英对比的呈现模式,是从词汇的具体运用方面来展示其精准含义和使用场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力专注于要学习的内容,加深对新词汇具体运用方法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词汇是英语语言中最基本也最难掌握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词汇,英语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词汇呈现的时候,有必要精心设计目标词汇的多样化呈现模式,让学习者了解词汇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意识到中外词汇使用中的差别,提高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词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玉明,温晴.儿童英语教学中不同词汇呈现方式的效果研究.基础英语教育,2009(4).
[2] [美]理查德·迈耶著.多媒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