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2011-12-29 00:00:00郭志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7期


  情境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创设情境的内容与目的,掌握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触动学生的情感领域,在知识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巧妙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从而进入积极参与的思维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契机。
  一、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须遵循某种原则规范,否则难免失之随意,而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就常常是在缺乏目的语氛围,缺乏目的语使用场合的条件下进行的。基于此,教师在课堂创设合理的情境时,很有必要遵循相关原则。
  1.真实性原则
  情境是英语教学系统中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创设情境要从日常认知、真实性的活动以及迁移着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出与学生自身经验相一致的情境,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能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差太远,否则将失去意义。教师要创设出能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情境,能迅速、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图式,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2.明确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白场景的意义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在要求学生进行语言练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介绍该语言情境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故事背景,并用清晰明确的指令语给学生分配角色和任务。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角色以及将要完成的任务,即使有情境,学生也很难把自己融入其中,也只会是机械背诵而已,不能达到情境教学的真正目的。
  3.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情境设计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情境创设当然应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要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模拟和真实的情境中去认识语言、学习语言,让他们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听、说、读、写技能,通过大脑的思维、观察、记忆、联想、想象和创造等认知活动,把书本和教材中的英语变成他们“自己的英语”,即掌握真正的英语运用能力。
  4.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教师对因情境而引发的中西文化差异作必要的解释和总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传播和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因为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所以,我们学习英语,如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甚至会产生许多影响交际效果的失误。
  5.交际性原则
  外语的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即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外语进行吸收和传递信息的交际活动。交际活动有听、说、读、写四种形式,它是一个双向的言语交际过程,是听话者、说话者和读者、作者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信息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意在选择和设计课堂交际活动时,要让参与交际的双方存在“信息沟”,“信息沟”的存在使交际活动更接近于真实。课堂上应设计一些信息沟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们以不同片段的信息,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它是英语情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的实施策略
  任何教学方法,都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或步骤,创设教学情境亦然。大体而言,我们把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新语言材料的呈现、语言能力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运用。教学情境的设计也相应随着上述三个阶段的变化推进。
  1.新语言材料的呈现
  新语言材料的呈现,是指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新语言之前,呈现给学生的新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获得第一次感知。这一阶段只要求学生对所呈现的语言材料从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上,由感知过渡到理解即可。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用直观的教具使语言材料与情境相结合,创设类似习得母语的过程。如,采用一些实物、图画或简笔画、手势语、幻灯片及多媒体等,同时用英语表达新语言的意思,使学生无须经过翻译便能听懂其意思,以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和听觉记忆能力。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为外语教学创设逼真的视听效果,可以提供给学生直接使用目的语的语境,使其能很快地融入所学语言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在语言呈现阶段,直观、形象的导入可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以及学习者头脑中相关知识的图式,对学习者接收、理解新的语言知识至关重要。在新语言材料的呈现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与新的语言材料之间架起一座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图式,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新语言材料的学习。
  (2)利用图片、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来创设教学情境。图片是一种直观教具,其栩栩如生的画面,常令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一下便集中在有趣的画面中。在语言呈现阶段利用图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利用图片来呈现新的语言材料,还可以使一些抽象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3)利用实物。具体实物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情境,是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教师通常使用图片,但实物比图片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掌握所学词汇,在学生的记忆中能留下更清晰、长久的记忆。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实物,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还可以使教材中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变得简单、形象。
  2.语言练习
  新语言材料的练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机械性练习(Mechanical Practice)和有意义的练习(Meaningful Practice)。机械性练习阶段主要是基本技能的练习,是为达到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必经阶段。实际上,学习语言肯定需要模仿、重复,以纠正发音和语调,同时也有利于强化记忆,为口头表达奠定基础。
  当然,单纯的模仿、重复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创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情境。在操练时,把真实材料融入到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当中去,我们便可以把机械的操练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言练习阶段,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不断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地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3.新语言材料的输出
  新语言材料输出阶段的目的在于模拟真实语言交际,即要求学生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的情境下来完成一项交际活动。为表达思想内容,学生可以使用任何可能使用的语言形式。这一阶段是教学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这一阶段非常适合采用任务型教学。这类练习的情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创设有信息差的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使用环境;创设的情境要使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性或创造性;创设的情境要使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解决问题。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学生用所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在这过程中既存在信息差,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具体教学中,可分三个步骤完成:首先是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的目的是熟悉角色和明确任务,只有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才能有效地汲取语言信息,完成任务;其次是口语表达训练,在学生已掌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提出任务,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而且还提到了许多课文中没有出现的问题,不仅能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新语言,还能将之前对话课中学到的如何谈论计划的内容加以讨论、应用;最后是书面表达训练。在进行充分的口头训练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语言来写作,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也能写出一些,而没有了平时那种无话可说的情况。
  只要我们遵循情境设计原则,并同时注意情境的设计与语言学习在不同阶段有机结合,就能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