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与英语学习

2011-12-29 00:00:00李东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7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世界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体系。由于受人类生存地域、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影响,这种语言体系仍处于演变进程中。思想交流是语言交流的本质和内容,所使用的语言及措辞等则是思想交流所赖以实现的形式。研究并掌握一门语言,将会对文化交流、科技传播以及经济发展等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反映和把握,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因此哲学思想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理应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一、认识论思想与英语学习
  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首先提出了“内在的我”(inner man)的概念。他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内在的我”,起着“公正旁观者”的作用,不时用一种不容忽视的声音去赞成和谴责我们自己的以及他人的行为。彼得·圣吉在《第五次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中写到: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指根深蒂固于每个人或组织之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影响着人和组织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是图像、印象。个人和组织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故而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修炼要求把镜子转向自己,先修炼自己的心智模式。亚当·斯密的“内在的我”以及彼得·圣吉所说的心智模式都可以理解为人们既有的认识论思想。英语学习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论,端正态度。“我英语已经三次不及格”与“我永远学不好英语”的话语的含义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很客观的,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能会崛起;后者则是自暴自弃,是主观的、片面的观点,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尤其是对那些失败者,只要对自己不持否定的想法,不把自己与失败等同起来,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取得成功。也许你的英语水平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不要泄气,继续努力,或许不久就可能体味到“伏久飞远”的确切含义。早期的进步固然甜蜜,但迟到的成功往往更有滋味。
  在这里重点批评两种观点,一种是“英语容易论”思想,另一种是“英语困难论”思想。第一种观点往往会造成轻敌,不努力,忽视英语学习中的许多重点问题,最终学不好英语。后一种观点则会始终背上一种思想包袱,一提到英语就担心害怕,永远学不好英语。英语学习既不容易也不困难,只要下一番工夫,就会有进步。在英语学习的整个战略上要藐视它,在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上要重视它,不骄不躁,有信心,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正确地认识所学内容,最后的胜利必定会属于自己。
  你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是考上大学、考过六级、通过托福、出国等等。这些观点不利于英语学习。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学习比考试得个高分更加可贵。不妨让我们静下心来,因为喜欢它才去学习它,为了以后更有效地进行英文思想交流而去学习。在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下去品味英语,感悟英语语言文化的内涵和美,这个过程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二、矛盾论思想与英语学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与前进的动力。我们应勇于面对矛盾,积极去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英语学习中,成绩好与不好,理解与不理解,能力高与不高等等均是一对矛盾。矛盾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英语能力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解决英语学习中主观与客观在认识中矛盾的过程,也是促使矛盾向其对立面转化的过程。每解决一对矛盾,转化一对矛盾,就会向更高一层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矛盾向其对立面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英语学习者应以探索的精神、研究的姿态,创造这种矛盾转化的条件。这种转化的条件就是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肯下功夫,最终必定会实现从英语能力差向能力高的总体性的、战略性的矛盾转化。
  三、系统的、联系的观点与英语学习
  英语能力的提高是听说读写能力综合提高的结果。其中任何一种能力差,都不能说是有较高的英语综合能力。对于那些英语能力差的学生,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会对其他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听说读写能力共同组成了英语综合能力。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英语的非语言文化。英语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在与英语系国家的人们交流时,各种表情、动作等也应高度重视。语言文化与非语言文化共同组成了英语文化。
  中国的“木桶效应”和列宁的“链条效应”无不说明事物的系统观点与联系观点。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要忽视其中任何一种能力。同时,系统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在记忆单词时,需要系统运用包括手写、口读、眼看以及心记在内的各种学习方法等。
  四、发展的观点与英语学习
  任何事物都应理解为不是静止的、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不断发展演化与运动进程之中。英语语言自从其产生以来,就随着人们交流的需要处于演变进程之中。粗略比较一下,现代英语与一百年前的英语不是有很大的区别吗?现在,英语的演变还在继续,如近十几年出现“website”、“email”等等词汇。在一些具体学科中,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英语的变化更大。英语学习者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接受英语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不断促使自己主观认识的发展与客观现实的发展达到辩证统一。
  老子所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人之道”的一种特殊发展形式,英语水平高,其进步速度越快,接收新知识点的能力就越强,其英语水平进步速度就会越快,如此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英语水平差,可能就不想学英语,接收新知识点的能力就弱,理解时间也会长,由于英语水平差所引起的各种社会发展机会的丧失则更为惨重。如此这般很可能就会走入英语学习中的怪圈,英语也好也不好,也行也不行,总走不出这种陷阱,即英语有量的积累,但总没有质的飞跃。
  五、质量互变规律与英语学习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在动物学中,我们很早就学习到了巴浦洛夫关于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实验。讲的是先响一下铃,给狗一块肉,狗就分泌唾液,然后开始吃它。如此反复许多次后,响一下铃,不给狗任何事物,狗仍然会分泌唾液。这说明在反复强化的作用下,狗在铃声与分泌唾液之间形成了条件反射。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好多英语学习者抱怨英语听力上不去,是不是自己听得太少,次数不够?有学生曾问一位英语教授为什么自己的英语成绩老是没有提高,当这位教授反问他一天记下几个单词,读懂几篇文章,一周听懂几篇英语短文时,该学生哑口无言了。学习的本质就是强化,强化需要次数与数量的积累。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量的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质变难以形成。量的积累是质变赖以实现的条件。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英语学习
  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英语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认为,自己努力不少,英语成绩却可能下降了,有些知识以前都学懂了,现在又迷惑了,甚至出现“我学的越多,知道的越少”的困惑。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对英语规律认识的过程,由于主观认识能力一时的有限性和客观规律的复杂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这种认识一次比一次更具体,更形象。每次认识都好像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这种出发点是更高一层次的出发点,是比上一次认识更具体、更形象的出发点。
  同时,人在认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英语学习中,抛弃谬误与错误认识,也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式。只有对英语问题的认识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认识阶段,才可以说是对这种问题的确切的、牢固的把握。
  英语学习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些规律可分为基本规律和各阶段的特有规律。有些学习者在初学英语时学习很好,但在高中时成绩却老是提不上去。这是因为没有把握好特定阶段的学习规律。以哲学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英语学习中的规律与方法并不断进行方法创新,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老眼光去对待新的知识点。除了每个人的智力因素外,学好英语的因素就是努力和方法。对于具体的人来说,某个因素对其影响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有的人英语学不好可能是努力不够,而有的人则是方法不对,还有的人是兼而有之。具体的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社科司.马克思主义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任继愈.老子绎读.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刘道义,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