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规模浩大的高校扩招。2006年我国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是建立在相应的高中教育发展的基础上而是单向突进的”[1]。在高等教育大扩招的情况下,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发展相对滞后,高中阶段教育成为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主要瓶颈,对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教育机会的竞争甚至比高考更为激烈。而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高中阶段教育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承上启下的地位,高中阶段的教育机会差异既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差异的延续和直接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基础甚至是直接原因,因而对于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的研究也是教育公平研究的重要视角。
就位于贵州西北的毕节地区而言,“2007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30.6%,低于全国近30个多百分点、全省11个多百分点。”[2]高中“瓶颈”问题尤其突出。这些有限的教育资源如何分配?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的差异有什么样的特点?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毕节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机会差异的调查分析,探讨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其教育机会获得之间的关系,引起人们对欠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是在主要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并辅之以对相关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的个别访谈,以期对学生情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在校学生。本研究选取了毕节地区二类省级示范高中(城市)、三类省级示范高中(县镇)、地区传统的重点中学(城市)、城市普通中学、农村普通中学(县镇)、民办高中(城市)、职业高中(城市)各1所,在各校随机选择2个教学班(职业高中在其所有的三个专业中各选一个班共3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调查。为了避免在问卷发放过程中进一步受到发卷人主观因素的影响,问卷是在研究者的指导下由班主任、科任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在学生课间以班级为单位按实到人数发放并当场回收的。问卷共发放769份,收回727份,其中有效问卷710份,有效回收率为92.2%。调查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
三、家庭背景对高中阶段教育机会差异的影响
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家处城镇或农村是学生家庭背景的最基本要素,而父母亲的职业、学历及家庭所处社区等构成了家庭背景的主要指标。本研究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1.家庭的城乡分布对教育机会差异的影响
(1)在不同学校中城乡学生的分布不同。表1显示:(1)位于城市的学校农村学生比例低于位于县镇的学校,可见学校分布对学生的入学选择有明显影响。如同为省级示范高中的X1、X2学生的城乡分布差异却达到23个百分点。(2)同处城市或县镇的学校,优质高中(包括“示范高中”X1、X2和传统的重点中学X3,以下皆同)中城市学生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考虑到毕节地区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占地区总人口90%以上[3],城市学生在优质高中教育机会获得中明显占优势。(3)在不同类型学校中,学生的性别构成有明显差异:优质高中中女生比例远低于男生,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中,女生比例接近或高于男生,女生在教育上的弱势主要体现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和享有的弱势。(4)同一学校学生的性别比例表现出一定的城乡差异:除了农村中学中3名城市学生皆为男生外,各学校城市女生的比例都高于农村女生。这表明,农村女孩高中阶段教育的弱势比城市女孩更为严重。
注:X1——二类省级示范高中;X2——三类省级示范高中;X3——地区级示范高中;X4——城市普通中学;X5——农村普通中学;X6——民办高中;X7——职业高中。以下皆同。
(2)录取成绩差异显示农村学生在高中阶段尤其是优质高中教育机会获得中的弱势。表2显示:①在优质高中,农村学生的录取分数高于城市学生;而在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农村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城市学生。②重点中学中考成绩填写的缺省率城市学生远高于农村学生,结合对学校X1、X2、X3管理者的访谈中所了解的重点中学中分数低于录取线的“择校生”多为城市学生的事实,城乡学生的录取分数的实际差距比表2所统计的更大。③普通中学(X4)中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别不大,农村学生分数稍低与农村学校中考成绩总体偏低是一致的。学校X5作为农村普通中学,2个样本班级中城市学生仅有3名,其中2名为教师子女,成绩都在480分以上。
2.家庭对高中阶段教育机会差异的影响
(1)学生父母亲的职业“是其社会资本的外在表徵”[4],调查显示,中下层劳动者子女在各校学生中所占比重均大于50%,但不同学校学生父母的职业分布差异较大。本研究对学生所回答的父母职业整理出8类,借鉴陆学艺等人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5],对各类职业进行了排序。表3显示:①父母职业阶层总体水平的高低与学校的层次或社会声望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越好的学校,学生父母的职业阶层越高,而目前处于劣势的职业中学学生父母职业阶层最低,“本处于弱势地位的职业教育”[6]受到高校扩招和社会文凭热的挤压,成为低阶层学生的最后选择。②同样是一般中学,民办中学(X6)的学生父母所属阶层高于公办普通中学,而农村中学(X5)又高于城市中学(X4)。民办中学收费较高、升学率较高而分数门槛较低对考分不高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毕节地区山多路狭,交通不便,农村学生考不上优质高中,能选择的高中资源基本上就是农村普通中学;而城市学生却有更多选择,除了地区内的学校,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甚至还可以选择到贵阳一中等更好的学校就读。
(2)受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学生父母学历总体较低;总体上,较高学历父母的分布与学校的地位、升学率高低基本一致:学校越好,学生父母学历越高;职业中学学生父母亲学历最低。见表4。
(3)在家庭对学习费用压力的感受方面,不同学校差别较大。(1)总体上,读重点中学的学生家庭对学习费用的承受能力强于读一般中学的学生家庭,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对学习费用的承受能力最弱。收费较高的X1、X2、X3中认为费用负担不重(“没有压力”或“稍有压力”)的分别占49.5%、35.4%、44.5%;而学费与国家补助算下来相当于免费的职业高中X7只有17.6%的学生认为负担不重,却有53%的同学难以承受费用(主要是生活费用)压力。(2)在同等层次的学校中,城市家庭对学习费用的承受能力明显强于农村家庭,认为学习费用负担不重的,城市家庭占了很大比重,而难以承受费用压力的却很少。见表5。
(4)本研究还对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或村寨中一些重要学习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综合各资源的普及程度、对学生学习的价值等各方面因素,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加权处理(收音机或影碟机——1;电视——2;书店、书摊、报刊亭、亲友存书——3;家庭网络或网吧——4;各种培训机构、课外教育机构——5;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资源——6)得出学生家庭周边环境学习资源的评分,发现总体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其家庭所处环境中的教育资源相对于一般中学和职业高中的学生更为丰富(见表6)。
四、总结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1.家庭住址的城乡差异是影响高中阶段学生教育机会差异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城乡二元分化(尤其是教育)格局与教育上的重点和非重点的二元分化在限制了农村学生享受高质量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制约了其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的获得。城乡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机会差异主要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重点中学)竞争中的机会不平等:一方面由于教育的城乡二元分化造成农村基础教育远较城市落后,农村考生在中考中整体上处于弱势;另一方面城乡信息的不对称等等因素在客观上强化了这种弱势地位,标榜“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考试却成为农村考生教育弱势的传导器:享受低质基础教育的农村学生在竞争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时反而需要考出比城市学生更高的分数。此外,学校布局尤其是重点学校集中于城镇也造成农村学生上学成本高于城市学生,加重了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并间接影响到农村学生享受平等的高中教育机会。
在“三限”政策之下,分数已不再是高中招生的唯一杠杆,高中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教育机会竞争的白热化,家境因素更多地介入其中,成为影响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条件。总体上,读重点学校的学生,在父母职业阶层、学历和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所处环境的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强于读一般中学的学生,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最差。家庭既有的社会资源成为学生竞争优质高中资源进而竞争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筹码,尤其在高中教育收费而同时各种资助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家庭经济条件更成为限制学生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因素。
在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上,男女生表现出明显差异。重点学校女生占比重很小,只在一般中学和职业高中女生所占比例才接近或超过男生,女生尤其是农村女生在教育中的弱势地位并没有根本改观。
参考文献
[1] 王烽.高中何以成为人们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狭窄瓶颈.社会观察,2005(8).
[2] 毕节地区教育局.打破“瓶颈”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新发展—毕节试验区20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EB/OL].http://www.bijie.gov.cn/Html/bjjy/172707443.html.2008-10-09.
[3] 毕节地区年鉴编辑部.毕节地区年鉴.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4] 杨东平.高中阶段的社会分层和教育机会获得.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
[5] 陆学艺.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 章建平.加快毕节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思考.贵州教育,2008(1).(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