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80%的中小学在农村,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在新课改深入推进之际,笔者对我国中部地区河南省五县(市)的103所农村中小学的学校体育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新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的配备情况
(1)体育教师数量及结构。在调查的103所中小学中共有体育教师205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124人,占总人数的60.5%,兼职体育教师65人,占总人数的31.7%,代课体育教师16人,占总人数的7.2%。从以上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专职体育教师偏少,兼职教师偏多,小学更为突出,还存在一定待解决编制的代课教师。
(2)专职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在调查的103所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24人,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23人,占总专职教师的18.5%,31~40岁的教师47人,占总专职教师的37.9%,41~50岁的教师50人,占总人数的40%,50~60岁的教师4人,占总专职教师的3.7%。可以看出30岁以下教师偏少,说明新进教师偏少。50~60岁的教师所占比例最低,大部分年龄大的体育教师因为身体的原因不愿再从事体育教学,而转为教管人员。从兼职教师的年龄结构来看,一部分优秀体育教师被提拔担任领导职务还兼职担任体育课,或一部分兼职教师是因为体育教师不被重视而转做管理人员还兼职代少量的体育课。此外,代课教师多是新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入编而代课。
(3)专兼职体育教师的职称及学历。在所调查的103所学校体育教师205人中,高级职称的18人,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16人。中教一级有87人,中教二级有59人,中教三级有25人。在18位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中有16位是学校领导,2位是专职教师,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比较困难,不能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体育教师不能安心教学。专职体育教师专职教师的学历:其中73人本科学历,51人专科学历。但是27人是非体育专业,还有82人是通过函授或自学考试获得的,在业务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4)师生比。科学的师生比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从所调查的学校可以看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师生比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小学7~8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中学6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但是相当数量兼职教师和代课教师存在,不能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甚至影响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大量的兼职和代课教师的存在说明郑州市农村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严重缺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县市财政紧张,为了节省开支宁缺勿要。二是农村中小学的条件比较艰苦,部分在编专职体育教师想尽办法调回城区。
2.学校场地与器材
(1)学校现有器材与场地。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学校的场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充足的,大部分小学都有田径场地,一个篮球场地及几个水泥乒乓球台、沙坑简易单双杠等。所有中学都有200~400米的标准跑道,篮球场和其他场地也比较充足。但是器材比较缺乏,初中常用器材的保有率才达到68%,小学只有33%的保有率,有的小学全校就一个篮球,甚至跳绳等都没有,更不要说一些大型和价值较高的器材了。调查也表明,挤占体育经费现象十分普遍,体育经费使用率初中占52%,小学只有26%。
(2)体育教师自制器材及场地。所调查学校中有部分学校有自制的器材,比如沙包、跳皮筋、铁环、爬杆及一些简易场地等。大部分学校没有自制器材及场地的原因主要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没有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学校领导要关注学校体育工作,关心体育教师的工作,要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
3.体育教学实施情况
(1)实施教学大纲的情况。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为标准,调查表明:农村中小学完全实施率为71.3%,不完全实施率为26.1%,完全不实施率为2.6%。这说明农村中小学大部分学校完全或接近完全按大纲内容进行体育教学,但不完全实施和完全不实施仍占一定比例,这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校本教材和地方教材,也说明现行大纲脱离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对农村学校的适用性不强。
(2)按教学计划教学情况。按教学计划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案教学。根据调查,学校完全按照、部分按照、完全不按照教学计划授课情况是:农村中学85.2%、13.4%、1.6%;农村小学76.4%、12.9%、10.7%。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按教学进度和教案进行体育教学的总体情况良好,农村中学在教学规范化方面好于小学,在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学还存在随意性,部分学校教案编写没有统一的要求,教学准备环节有待进一步规范。
4.课外体育活动
早操、课间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两操”各个学校坚持都比较好,出操率达到95%。但是出操的效果不容乐观,72%的学生认为两操作用不大,徒有形式。课外活动总体上来看执行的都不太好,小学一般没有课外活动,中学一般是放任自流。
5.课余训练
课余训练主要是以业余运动代表队训练为主,是对体育特长的学生的提高性教学,也是培养体育后备力量的主要途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传统项目学校的课余训练开展较好,都有专门教练和完整的训练计划。非传统项目学校一般是中学好于小学,大部分学校的课余训练都是有比赛才训练。
二、调查建议与探讨
调查发现,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状况良好,体育课的开课问题已基本解决,超过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平均水平,说明农村学校体育的普及是有成效的。但在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规范化、体育经费以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全国先进地区的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之间发展也不平衡。
首先,要明确农村学校体育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县市教体局,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宏观指导。要建立以乡镇中心校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教研中心组,体育中心组是一个行政和教学相结合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研组机构,负责整个乡镇学校体育的教学以及竞赛工作,县市、乡镇教育部门在工作和经费上给予具体指导与投入。中心组要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并对每个学校的体育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先进学校及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其次,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师资缺编较多,造成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作为县市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队伍,要严格落实《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保证农村体育师资的编制不受挤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理师生比,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农村体育工作。
第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证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由于农村体育教师在地位、待遇、工作量的评定等方面不合理,城市和农村教师在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农村体育教师流失量较大。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教师待遇的差别,在各级评优、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使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积极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认真落实体育教师的服装、室外补助等有关规定。
第四,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基层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做到中学场地器材齐备,具备举行全乡镇田径、球类等运动会条件。小学要具备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教学设施及器材比较齐备。要发动体育教师积极性,让他们自制器材和场地。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李祥.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邓宗奇.面向21世纪体育师资培养和体育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曲宗湖.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北京.2001.
[4] 张伟.徐州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
(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