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

2011-12-29 00:00:00向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7期


  专业特性是指某一个专业的行为主体,其实施的行为具备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就是指教师所从事职业的环境与其所从事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指导,来实现对学生的文化方面的教育。教师的专业特性,是必须要有道德作为支撑的,是在道德前提之下再具备渊博的学识与卓越的技能。伴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研究,往往更强调其专业特性。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的缺失
  1.职业信念不坚定。在社会大环境下,教师队伍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有些教师产生“下海”与“跳槽”的念头,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再加上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地位待遇偏低,产生了职业倦怠的现象,这使得教师对其职业缺乏足够的信心。
  2.尊重理念需深入。尊重理念主要是关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问题,在对待学生这一问题上,存在讽刺、挖苦、体罚、偏爱优生、忽略差生等不公平现象。不公平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师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之上,根据自身的喜好去评判一名学生,对其进行简单定性。实际上班级中的学生出于其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因素,存在着差异,但是作为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成绩与思想道德方面差的学生,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建设。
  3.和谐观念要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教学相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不断提高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之时,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说明教师已经开始着手向和谐观念这一方面努力,但是苦于找不到方向。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的体现
  1.专业特性的职业道德体系。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对教师实行层次分明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能够形成与专业技术体系相匹配的并体现其专业特性的职业道德体系。教师专业特性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方面,教师专业特性职业道德体系能将教师道德生活之中的主要问题加以涵盖,使其道德结构具备横向宽度。另一方面,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以细化,在微观体系上建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完整性。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需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建设,让教师职业道德能体现出其专业特性。
  2.内在职业道德的驱动力。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教师能够全面投入到与改革相适应的全新生活之中,积极创造,用心调研,这需要内在的职业道德驱动力来作支撑点。教师的专业生活要靠专业的道德规范来加以保障,来确保教师在行使权利时,免受外界的非理性人士来对教师加以指责。当代教师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其分工越来越精细,需要建立专业特性来确保教师专业生活的质量。在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中,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行为,已经提高到了专业的水平,假如没有专业道德作为基本背景的话,那么专业的技术与专业的道德是很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育专业行为难以发生,没有办法达到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境界。
  3.专门的技术色彩。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对教师职业行为加以规范的,处理好教师职业工作关系需要有约定的职业行为规范,那么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体现出专门的技术方面的特色。专门的技术色彩是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最重要的体现。比如,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能促进学生学习,而在技术的层面上,教师则成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者,将教学的中心放于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上,实现授之以渔的目标,因此需要教师具备下面的职业道德。
  第一,公平。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认可与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功。
  第二,尊重。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在智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有充分的了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人格、需要与个性等,让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三,服务。教师要放下架子,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宗旨,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风格,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一切都为了学生。
  第四,无私。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断学习与科研过程中,要将自身的知识与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第五,虚心。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善于从学生的思想中获得进步的火花,相互促进,一同研究,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第六,亲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将教学当作是机械的过程,应该让教学活动充满情感化、生活化、人性化,使其能够充满生命之光,让学生感觉到一种和谐、自由与温馨。
  上面谈到的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是和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师课堂专业技术有机合为一体的,专业技术特征取向很明显。只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技术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教师才能感受到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的力量与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术结为一体,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专业的特性。
  三、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的形成途径
  1.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制度。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缺失的现状和职业道德建设规律出发,建立并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奖惩、考核与监督评价制度,将职业道德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设立定期奖励制度,大力宣传与表彰在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道德高尚的教师。对教师队伍按照法律进行管理,切实掌控好教师的入口关,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人员要实行惩处。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是教育督导与评估之中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评估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2.发挥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在其专业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之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容易成为教师生活之中最为枯燥与乏味的部分。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有深刻的认识,认清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认清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专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从教师专业生活质量提高与专业发展的角度作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建设。
  3.从教师职业道德整体结构出发塑造教师职业道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架构上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加以塑造,要注意教师的德育内容在表面之上的内涵,积极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还要注意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的深度,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具体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全面地去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对职业道德的具体化建设,则能够去真实感受职业道德的可操作性,能够为教师在践行职业道德的专业性之时,有一个基本的可操作性的平台,这一平台是指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师考核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体制。教师必须参加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学习,必须考核合格以后,才能上岗教学。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规范,并作为其考核依据,在制定的过程中注意能够被大多数教师接受,还要注意将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划分好评价点。
  4.持之以恒地抓好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培养。不管是从教师整体出发,还是从教师个体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需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的规律,去积极建构持续的培养机制,坚持不懈地去抓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培养工作。教师也要按照职业道德专业特性的规律,根据自身的实际,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专业评价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专业特性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建设,顺应了当前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潮流。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之中,应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建设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特性建设,推动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特性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向阳.论教师道德的专业特性.学术论坛,2006(12).
  [2] 刘玉华.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5).
  [3] 陆家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4(2).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