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故事引入科学课堂

2011-12-29 00:00:00杨晓林刘晓英


  摘 要: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形式,许多故事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科学课堂上巧妙引入故事,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而且可以鼓舞学生的学习斗志,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深刻的情感激励。
  关键词:科学课堂;故事;情感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53-02
  
  故事是学生百听不厌的形式,把蕴含着科学道理的小故事引入科学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并且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智慧和启迪。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精彩的导入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恰到好处地引入故事,会一扫科学课堂的沉闷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整个科学教学定下良好的基调。例如《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一课,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好!请同学们认真听:从前有一只驴子,一次它驮着几袋子盐过河,不小心跌倒在河里,当它站起来的时候,觉得身上轻松了许多,于是后面的路程它走得很快。还有一次,它驮着几袋沙子和面粉同样过这条河,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驴子故伎重演,故意跌倒在河里,可是这一次它就没有站起来。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想,食盐在水里化了,而沙子和面粉没有化。
  生:盐和水接触后会溶解,而沙子、面粉和水接触后不仅不会溶解,而且和水混合后重量会增加,所以驴子起不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这些物质放到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深入地研究它。
  在以上教学中,我将改编的寓言故事引入本课,不仅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对故事的思考,而且顺利引出了课题,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随机应变,升华教学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充分运用教学机智,穿插某个故事,不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使本来比较平淡的科学教学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下面是《小草和大树》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除了插图里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
  学生列举。
  师: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植物,我们能不能用一定的标准给这些植物分类?
  (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
  生:可以分为草和树。
  师:你是根据什么标准分类的?
  生:可以根据茎的软硬来分类,草的茎比较纤细、柔弱,而树的茎比较粗壮、坚硬。
  师:你们还可以根据哪些标准来分类?
  生:根据生长环境,可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生:喜阴的和喜阳的。
  ……
  师:分类方法很独特!还有吗?
  生:颜色不同,有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
  生:叶子形状不同,有圆形叶、心形叶、针状叶……
  在我的引导和激励下,同学们想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分类标准,此时还有许多同学在举手,他们边举手边说:“老师!我还有更新颖的分类标准!”看样子,让学生继续说下去,就是说一节课也说不完,如果不让学生说下去,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就此打消,怎么办呢?我思考着,忽然灵机一动,便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植物多种多样!”
  “每一种植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表扬说。随后,我给同学们讲述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故事:有一位德国的哲学家,名叫莱布尼茨。据说,他曾给当时的国王讲哲学。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王不相信,就吩咐宫女们到后花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宫女们折腾了半天,一个个空手而回。是啊,别看一片小小的树叶,如果细细研究起来,它所具有的属性,同样是无穷多的:长短、宽窄、厚薄、色彩的浓淡、边缘的锯齿形状、中间的脉络走向……其中的每一种属性都可以再细分出许许多多种。要想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有如此多与众不同的个体,我们的世界才如此生动和美丽!”
  给一些植物进行分类,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在老师的激励下,同学们也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分类标准,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这个故事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一个简单的教学问题(植物分类)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是一个哲学命题),使科学教学得到了升华。
  
  三、挖掘内涵,情感激励
  
  科学教学中,巧妙利用故事,充分挖掘故事的深刻内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而且可以鼓舞学生的学习斗志 ,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深刻的情感激励。
  比如,《变化的世界》一课的教学,当学生认识了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现象,得出了“世界是变化的”结论后,在教学的结尾处,我为同学们讲述了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侯的故事:手工课上,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小制作,爱因斯坦最后交上来自己做的小凳子,老师看了看,生气地说:“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小凳子!”爱因斯坦说:“有的。”随后,爱因斯坦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又拿出了两个小凳子,走到老师跟前说:“这是我刚才做的小凳子,给你的是第三个小凳子,虽然不是很好,但比前两个好多了。”讲完后,我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有的说:“爱因斯坦有自信心!” 有的说:“老师不应该随便下结论。”有的说:“爱因斯坦做的小凳子一个比一个好。”有的说:“爱因斯坦的小凳子不是最糟糕的。”还有的说:“爱因斯坦认为他做的小凳子是变化的。” 我最后总结说:“说的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多年之后,世界上最糟糕的小凳子变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小凳子,这个小凳子不是别的,就是爱因斯坦闻名世界的相对论,爱因斯坦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今天的你们,虽然只是一颗颗嫩芽,但明天的你们将是建设祖国的参天大树!”随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谢谢老师的鼓励!”同学们激动得回答。虽然下课了,但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 也许一个小故事,将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科学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仅靠教师用言语讲解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容易,如果将故事巧妙引入其中,就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刻的问题浅显化,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细菌和病毒》一课,让学生认识细菌的繁殖特点是本课一个教学难点: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成倍地增长,快速地繁殖。对于细菌的快速繁殖特点,如果单靠教师的枯燥讲解,学生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怎么办呢?此时,我灵机一动,为同学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印度有个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玩得非常高兴,他决定要奖赏这位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我需要的奖赏很简单,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粒米,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米,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米,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米,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米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米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觉得这样的奖赏太容易了,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叫人去拿米来分,结果发现。如果64个格放完的话,全印度的米都拿来也远远不够。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终于明白,原来细菌的繁殖和放米的情况是一样的,细菌繁殖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令人难以想象,而这样一个小故事,不仅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而且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阐释道理,润物无声
  
  许多故事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如果我们每一位科学课程的教师都独具慧眼,深刻理解,并且根据教学实际,巧妙运用于科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一节科学课上,一位同学在向全班汇报交流时,语言非常啰嗦,说了半天同学们也没听清楚,此时班里许多同学都很着急,甚至有同学开始埋怨起来。我想此时让这位同学坐下,或者进行批评一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怎么办呢?这时,我没有批评,也没有灌输大道理,而是在这位同学交流完后,为同学们讲述了大作家雨果的故事:法国大作家雨果寄出了自己的巨著《悲惨世界》,却迟迟不见出版的回音。于是,他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有一个“?”。过了几天,他收到了出版社的一封回信,信的内容也非常简单,只有一个“!”。不久,《悲惨世界》问世了。接着,我总结说:“这便是世界上最精炼、最简洁的语言!但别人却能心领神会!如果我们在交流时,虽然说了很多话,但别人还是不明白,岂不是浪费了别人和自己的时间!”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使学生明白了语言简洁的重要性,并且深受启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