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剧是江南戏曲的奇葩,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市城南小学历经的十多年越剧进课堂校本综合活动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越剧进课堂”是行之有效的传承戏曲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和措施,其“面上普及、点上提升、线上拓展”的实施策略,对开展校本课程特色学校创建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嵊州市城南小学;校本课程;综合活动;越剧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2-0013-02
越剧是中华戏曲的瑰宝,嵊州是越剧的故乡,走进嵊州市城南小学,扑面而来的是越剧教学那浓郁的氛围:越剧特色室、越剧课间音乐、越剧演出剧照和越剧排练厅的曼舞水袖。自2002年以来,我校培养了邢卓越等8名“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得主,2010年8月学校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培养基地,成为“越剧进课堂”的成功样本。我校的越剧教育从“个别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得益于实施“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操作策略和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
一、面上普及,课堂教学是关键
越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精神。越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为越剧故乡的嵊州,既有着先天的优势,也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为此,学校对“越剧进课堂”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认为教材、教师、制度、评价是这一校本课程实施的四大要素。
1.完善教材求普及。
学校于2002年编写了校本教材《越歌悠悠》,按照越剧发展史、越剧特质、越剧故事的线索授课,专业系统性强,属于“知识读本”,试用后发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2005年改编教材为《小学生学越剧》,在经典曲目中引出越剧知识、越剧人物和越剧技艺的学习,但由于选用的越剧曲目过长,学生掌握难度大,师生都有畏难情绪。2010年改编教材为《我爱越剧》,以越剧发展为线索,分8个专题引导学生认识越剧、体验越剧、品味越剧、学唱结合,侧重于培养越剧兴趣,感悟越剧精神。纵观三次教材改编,第一版侧重于越剧之“事”,第二版注重越剧之“曲”,第三版则倾向于越剧之“人”,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培养兴趣、易学和爱学、提高素养的课程宗旨,形成了一套可行性较强的教材。
2.立足校内长师艺。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首先是教师全员培训学唱越剧,有固定的辅导教师和越剧唱段资料,每个教师须会唱一段越剧;其次是岗位提高,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越剧培训和进修,创造条件让她们去参加一些赛事,提高水平;再次是专业提升,学校千方百计为越剧专职教师创造条件,拜师学艺,提升专业素养,这是学校越剧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例如,田慧芳老师5年前是一名语文老师,凭着良好的越剧素养,经过几年的培训提升,已经成为一位优秀的越剧专职指导老师:7次获得全国小梅花金奖优秀指导师,三次获市人民政府市长特别奖。
3.评价制度得保障。
制度化的活动能有效保障越剧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学校定期组织“越剧沙龙”、“越剧故事会”、“小明星演唱会”、“越剧古装戏具设计比赛”等,如“越剧小明星比赛”已经举办了十届,今年采用了海选、才艺比拼、网络投票等方式,学生及家长的参与度、选手的投入度等都高于前几届,营造了浓郁的越剧氛围。对学生制定了越剧考核“等级升降制”,对越剧知识和越剧演唱进行评价;对班级进行了氛围营造、达标比例、赛事成绩等i方面进行考核;对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进行量化评价,从而引导“越剧进课堂”走上规范化之路。
二、点上提升,越剧团里育人才
“小小越剧团”是学校越剧教学的重点,是“面上普及”和“线上拓展”的基点,也是撬动学校越剧教学的一个支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主要围绕着“觅、育、练、荐”四步曲展开。
1.校园内外“觅”人才。
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平时密切注意每年的新生来源,以便及时发现“苗子”,同时在各种比赛中“慧眼识才”,此外还到市区各幼儿园中挖掘可塑人才。例如,中国少儿戏曲第九届小梅花金奖得主周敏,学校通过特事特办的优惠措施引进来就读,并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培训计划,促使他们尽快成才。经几年培养,她2004年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银奖、全国首届“明珠杯”越剧票友赛第一名,2005年获得全国“小梅花”金奖,2006年获全国“越唱越开心”越剧票友PK赛中的十大名票的第二名:“梅花”虽小却傲枝香1
2.越剧团里“育”人才。
学校为每一个学员设定培养目标:必须学会踢腿、鹞子翻身、劈叉、指法等戏曲基本功,学会5~6首不同流派的唱段,能组合排演越剧选段、小型剧目,并推出越剧精品,走上越剧大舞台。在小小越剧团里实行“三高两突”教学思路:低段高起点,中段高质量,高段高档次,突出表演技巧,突出苗子扶植。
3.各粪活动“练”人才。
为小演员搭建展示和发展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学校主要构筑了两条通道:一是参加友情公益演出,二是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以比赛为契机,编排精品节目,打出“拳头产品”。他们演唱的《杨开慧》、《相骂本》、《西厢记·拷红》、《五女拜寿》等多个经典节目,已深深地烙在市民的心中。
4.积极向上“荐”人才。
学校已向浙江省艺术学校选送了沈晶、黄冰清、周敏等11名优秀学员。我校“小小越剧团”既为“越剧小荷”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让我们的学生看到学艺的希望;也为祖国的越剧艺术事业培养、输送了人才,让越剧艺术后继有人,为民族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线上拓展,延伸发展获双赢
“面上普及”侧重于课内,“点上提升”侧重于课外,而“线上拓展”侧重于校外,以“传承地方文化,弘扬越乡精神”为己任,整合越剧艺术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艺术教学和社区文化的双赢。
学校坐落在剡溪江畔的龙会社区,和谐的社区文化对学校的特色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学校的越剧艺术既可以为社区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又可以宣传学校的特色教育,让社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而社区的越剧艺术文化氛围的形成,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学校越剧综合教育活动的发展,为学校提供越剧苗子、提供辅导力量,增强校园的越剧氛围。为此学校非常重视越剧校本课程教学面向校外的“线上拓展”工作。每年的元宵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都主动到社区送戏上门;每年嵊州越剧领带节、书法朝圣节都精心准备节目,展示学校的特色教学;有时赶上省部级重大活动在嵊举办,学校总会选派小梅花金奖得主在欢迎晚会上演出,为嵊州增光,为越剧添彩。
我校的校本课程——“越剧进课堂”综合活动课程教育、选题好、路子正、思路清、方略明、干群通、人气盛,终于结出了丰收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