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理想课堂教学“四.三.四”模式初探

2011-12-29 00:00:00臧其君


  摘要:小学理想课堂教学“四·三·四”模式,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总目标,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力求达到“三全”:全员参与、全程体验、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力求达到“三化”:教学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显性化、活动过程具体化。
  关键词:小学教学;“四-三一四”教学模式;理想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2-0009-03
  
  我校紧紧围绕课改的丁作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按照“抓本质,循规律,调结构,优策略,实施整体建构”的研究方略,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构建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力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体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教学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显性化、活动过程具体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论基础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预定的主动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前已做好周密设计,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对课内可能发生的事件也有所准备;其次,教学过程是有效管理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定向,提供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及时监察学生的进步,并不断给予改正或鼓励,激励学生不再消极地停留在中等或差等水平,而且努力积极地追求优异的水平。
  
  二、“四·三·四”教学模式系统
  
  理想课堂教学“四·三·四”模式,是以“有效的学习活动’’作为学生的学习平台和引擎,以“合作学习小组”作为基础学习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课堂反馈和评价机制”为保障。
  “四·三·四”教学模式表达如下。
  四个动力系统:有效的学习活动载体、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学生认知的活动模型、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
  三大模块:学习目标、活动方案、目标检测。
  每个活动具备四个要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
  
  三、模式操作策略
  
  1.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是理想课堂教学“四·三·四”模式操作与执行的关键,它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方向、方式,它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我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三个部分内容,其中,“活动方案”是主体。活动方案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活动次数要合理,一般不超过4次;活动方案操作要可行,活动形式应多样化,诸如知识探究、查阅资料、合作分享、演讲、讨论、竞赛、游戏、表演等。例如《XX》课时,(1)学习目标①②③……(2)活动方案(每个活动的主要环节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①活动一XXX(名称)(名称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活动所达到的目标)。②活动二×××(名称)③活动三XXX(名称)……(3)检测反馈。
  2.学习目标。
  (1)教师依据课程总目标,把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并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落实到目标中去;(2)其次是在课堂上集中或分散展示这些学习目标(主要为知识的目标和能力的目标),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在课中或课末检查目标达成度;(3)做到:教学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具体化,让学生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力求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3.活动方式。
  用于课堂操作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要通过集体备课最终形成。活动方案不同于教案,“活动方案”的执行主体是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学生拿到了“活动方案”,即使没有教师组织,也能在“活动方案”的引领下,进行有步骤、卓有成效的向主学习。
  4.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是本课题内容反馈与评价的试题测验形式,也是本课题内容的全面反映。设计时应注意处理好与“活动方案”所涉内容的关系,既要发挥检测作用,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拓展,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课堂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可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形成性和终结性的反馈与评价手段,其反馈与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例如,课堂观察、口头提问、成果展示、自评互评、试题检测等。
  这里要强调一点:每一个课题可设计3~4个活动方案,并把这几个方案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课时可这样分配:教师连续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学生每一轮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每节课要给学生自己梳理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课堂诊断、反馈时问通常不少于10分钟。
  
  四、活动模型的实施
  
  下图是“四·三·四”模式下师生互动的活动方案基本模型。
  教师:创设情境→观察指导→管理促进→引导评价→点评提升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
  1.创设教学情境。
SLdB1mGOvUAYphnMfjcnrflYAuayEsiv+KdGwpTEHso=  (1)教师活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或以故事引入,或以悬念激趣,以提问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或出题检测以往知识掌握的情况,或问题探究等,从而为学习新知起到铺路搭桥作用,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
  (2)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或做练习题,或展示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检查内容有旧知复习、新知预习,检查形式有提问、书面测试、板书演示或分小组抽样检杳、集体反馈。
  根据学习进度,教师要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安排学生预习;应要求逐字、逐句领会句义,基本理解新知识的大致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并且把知识分为学生能理解的和很难理解的。其目的是在上课时集中精力解决学生较难理解的那部分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的针对性。
  教授内容之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复习,主动查找前节或前段时间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纠错,完成“堂堂清”,系统巩固知识,扎实提高能力。
  2.日月确教学目标。
  (1)教师活动:教师利用“活动方案”或小黑板、多媒体等形式展示学习目标。
  (2)学生活动:学生了解、知道目标。
  具体要求: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每堂课都要展示教学目标。
  (1)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一定逐项目列,只要在所设计的目标中有所体现即可。
  (2)教师的教学目标要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日标,可以是导学提纲、问题设计、试卷测试等,但一定要明确地呈现给学生,要具有明确性、指引性和导学性,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怎么学。
  (3)教学目标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成体系,要具有逻辑性、推进性和首尾前后连贯性。
  3.自主学习中的教学活动。
  (1)教师活动:①展示导学“活动方案”;②讲清自学要求、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动手操作,或观察思考等等,给予个体独立探索的时空;③了解咱学情况;④将学生分出层次;⑤巡回指导鼓励。
  (2)学生活动:①弄清自学的范围、方法,明确探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②迅速通读向学内容;③将自学内容理解的、未理解的梳理清楚,对自已以为已懂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逐项列出以待与他人合作解决,探索的结果应以能提出自已独特的见解为标准。
  4.合作探究中的教学活动。
  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学习,使学生个体对新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地改善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学生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能有效地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学题目,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既是对自学效果的检查,同时义能解决自学的疑难和问题。
  (1)教师活动:其主要环节是改变原来的秧田型的座位排列方法。例如,改为适合学生互助学习的“蜂窝型”或“面对面”型,合理、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①把全班学生按组间同质(即各小组水平相当)、组内异质(性别、学习水平、性格等)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②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可以安排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记录员(第一发言人)负责记录整理本组合作成果,一名操作员(第二发言人)负责具体操作,每个学生各司其职;③组织好学生合作探究;④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⑤适时点拨、激励学生发言。
  (2)学生活动:①积极参加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其间,先由一生(小组中的学困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遇到不同观点和看法要善于发表自已的意见,最后讨论达成共识;②认真倾听同学的见解,并参与讨论,在倾听同伴发言的基础上,清晰表达自已的她解,不随意插嘴或打断同伴的发言;③迅速接受自己未掌握的知识,学会记录、整理信息。要对达成的共识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艇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5.展示教学成果。
  其模式为小组问的组际讨论,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这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小组间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能促使全班学生互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练与加工。
  在学生合作探究后,学生展示交流、碰撞激发,对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则南师生共同进行研讨。
  (1)教师活动:①将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再交给学生,促使学生理解、把握;②请小组代表发表全组或自己的见解;③对学生没有涉及到或讲得不完全的问题予以补充;④注意师生共同研讨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学生活动:①参与师生共同研讨;②认真倾听小组代表的发言;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④记录并整理本堂课的知识点及感受。
  6.点评与提升。
  师生共同回顾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适时评价。
  学生活动:总结自己本堂课所学、所悟、所感等。
  
  五、“四·三·四”模式中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阶段应注意的事项
  
  1.学生根据细化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小组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并让小组发言人归纳自学情况。
  2.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情,灵活引领,适当辅导,恰当点拨,精练归纳,力促提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3.科学评价,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其中,要注重三种评价形式:(1)即时评价,对各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可随时进行评价,及时指出合作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给予针对性的帮助。(2)多次评价,评价可随时进行,教师不能吝啬表扬和鼓励,因为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当然,表扬要真实、真诚,不能滥用。(3)形象评价,例如可用“小红旗”、“红五星”对表现好的小组加以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