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减负增效

2011-12-29 00:00:00王庆明王桂平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聚焦课堂、减负增效成为关键。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质量又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因此,数学教师应提高课堂效益,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6-0041-02
  
  减负的关键是增效,而增效的关键在课堂。高水平的教学必然是高效益的,高效益必然会带来轻负担。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增效减负、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作法和体会。
  
  一、拓展有效的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它虽然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选择,增加、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真正使教材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有效素材,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
  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对学生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 + 6 = 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已该结束教学。而教师却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得愉快就是最好的“减负”,学生及时“消化”知识就是最好的“高效”。
  
  二、组织有效的合作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培养21世纪创造性的人才,合作交流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思维含量,扩大参与面,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共同财富,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作创新,实现自我调控,促进思维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有位教师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时,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开放性地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圆形物体的应用?(2)你能动手画一个圆并将其分成16等份吗?(3)你能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推出圆面积公式吗?(4)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吗?(5)谈谈你推导公式的体会?这一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框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员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在探索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想说就说,想怎么拼就怎么拼,或拼成长方形或拼成平行四边形等,无拘无束。课堂气氛十分宽松、民主。不少学生还突破思维常规,利用三角形、梯形等,探索出了多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推导方法,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喜悦和乐趣,就不会有“重负”,而且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增效”。
  
  三、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
  一次“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内有一块40×40平方米的正方形场地,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决定将这块地的1/4种上花草,请你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帮助设计一个绿化方案。
  学生们听说要由自己来为学校设计绿化方案,感到很新鲜,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纷纷用笔、尺、圆规等工具,在纸上比画出了草图。
  生1:我考虑在这块场地的四边角上取4个相等的小正方形花坛。经试算,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0米的话即符合题意:(10×10×4)÷(40×40)=1/4。
  生2:我设想在这块场地内构造两个对称相等的三角形花坛,每个三角形的底为40米,高为10米,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为:40×10×1/2×2=400(平方米),刚好占整个场地面积的1/4,符合题目要求。
  生3:我想在这个场地的中央设计一个圆形花坛,但不知半径选多少米较好?
  师:请同学们帮助他寻找一个合适的半经!(学生纷纷试算)。
  生4:经试算我们认为半经选11.3米较合适,它的面积为:3.14×11.3×11.3=400.9466(平方米),约占这个场地的1/4,符合要求。
  生5:我在场地的四角上设计4个小扇形!
  生6:我设计了两个对称的梯形!……
  学生们不断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令人感动,更没想到一道简单的设计题能引起他们这么大的兴趣。下课了,学生不肯离开教室,仍三五一群地在比比画画,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之中。因此,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必须mByxygKk5paVLjoEVibBMqfbaFNDtreiMoHgFofMPCE=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
  有位教师新授完“测量”的有关内容后说:刚才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同学们都量过了,现在我们看能不能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
  (同学们兴高采烈,像炸开了锅似的,两分钟后,一只只小胳膊争先恐后地高举着。)
  生: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班上沸腾了。同学们都转过头或侧过身看着这个同学,尔后又把目光对着老师)
  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腰,笑,边笑边朝该生点点头)好吧,你来量!
  生:(拿着小尺子飞快跑到老师跟前,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老师,87厘米!
  师:很好,量得很认真,答案比较接近!同学们还有其它的办法,能测得更准确一些吗?
  (老师的话显然激起了其他同学的表现欲。“老师,快叫我,快叫我!”有的站起来,有的跳着脚,有的甚至爬到凳子上)。
  生:老师,我有,我用手!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
  (学生边说边往黑板前跑。该生的小手在老师的腰上爬,刚爬一圈就报出了答案)
  生:嗯,大约是89厘米!
  (老师点头称赞。笑容在脸上绽放,班级的气氛更活了)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或侧着头或叭着桌子苦思冥想。看着孩子们抓耳挠腮的猴急样,听课的老师忍不住想笑)。
  生:老师,你把裤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全班哗燃!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裤带子。笑声带着赞许仿佛长着脚在教室里飞舞)。
  生:(抢先跑向老师,脸上的笑容仿佛要淌下来)老师,我量的是90厘米,对吗?
  (老师连连伸出了大拇指。“耶!”全班欢呼雀跃,笑意泻在师生的脸上)。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通过别开生面的教学情境,引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意识,不但生成了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求问题的积极性,更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创新的天地。学生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感悟中构建了新知,而且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增长了才智,真正成了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质量又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聚焦课堂,提高效益”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坚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减负增效,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