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既需要形象直观的实验,也需要辅以形象化的语言来体现科学的趣味性、显现科学的规律性以及生发学生科学思维的深刻性。形象化语言贴近学生年龄特点,是学生认知新事物的催化剂和垫脚石。
关键词:小学科学;形象化语言;生活实例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6-0060-02
科学是严谨的,但学习科学知识不应是枯燥的过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始终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原动力。而兴趣的激发有赖于小学科学的形象化教学。小学科学教学的形象化本质上就是将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用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它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媒体支持的教学资源的可视化,可以是担负教学形象化重要载体和手段的分组探究活动,而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化语言对催化学生思维、降低认知难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象化语言好比是伴随严谨探究活动的“开胃菜”,或是打开纯理论难关的“芝麻开门”。作为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和科学知识主讲人的教师要有恰当选择形象化语言促进教学的能力。饱含科学意味的形象化语言会使学生感到科学活动的趣味性、规律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深刻性。
一、用形象化语言体现科学的趣味性
学生认识新的科学知识点是需要台阶和垫脚石的,小学科学课上出现的形象化的语言则好比是连接新旧概念的润滑剂,它从学生已有经验导入,以新鲜问题激趣,通过学生乐于接纳新知实现教学目标。讲给学生的都是学生完全能理解的,学生经过体味后再认识的不知不觉成了新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点。比如在比较卵生和胎生的特征时,先讲卵生,教材上有一张从大到小排列的动物卵的图片,从最大的鸭蛋到最小的戴菊莺的蛋大小不等,我先从学生熟知的鸡蛋结构讲起,和学生们一起比画鸡蛋的大小。接着说:“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的蛋有多大吗?”有学生试着比画,我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围拢成鸵鸟蛋的大小,告诉他们鸵鸟蛋有三斤沉,我接着问:“你们知道骆驼蛋有多大吗?”有些学生又比画了一个更大的。我讲凡是在比画的都错,因为世界上没有骆驼蛋。教师巧妙的“设伏”让学生们大笑,他们肯定没想到老师给他们放了一个烟雾弹。那骆驼到底是靠什么来繁殖下一代的?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学生们迫不及待要转入对胎生动物的了解了,之后再问学生关于骆驼蛋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成问题了。
在理论讲授过程中,教师把科学内容借用形象有趣的例子来讲会使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更有印象,更显条理。比如《面包发霉了》一课,在认识霉菌的生长环节,教师质疑“为什么塑料袋里的面包发霉了而塑料袋没有发霉呢?”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霉菌的生长条件,学生讨论汇报后我这样小结:“霉菌好比是寄生虫,喜欢待在能给它提供营养的地方,塑料袋和面包谁有营养呢?面包有营养。所以霉菌喜欢呆在面包上吸收面包上的营养来使自己不断繁殖生长,而塑料袋不能给霉菌提供营养,‘聪明’的霉菌就不去,因为它不想饿死啊。”这样讲就把霉菌的特性说活了。教材第二幅发霉面包的图片里霉菌长得更高更密,我说看起来像是一蓬草,说到草激发了灵感,接着我打了个比方说:“大家都知道土壤能使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再不断长大,这块面包就好比是肥沃的土壤,而霉菌就相当于土壤里的种子,它会吸收面包的养料和其中的水分,不断生长繁殖。看到这张图片大家的第一感觉不是想吃而是想吐(说出了学生的心里话,学生纷纷微笑、点头),实际上也确实不能吃,除了变质的食物有难闻的气味和难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霉菌中有许多是能使人生病的病菌,人要总是吃发馊变质的食物,离得癌症也就不远了。”我即兴发挥的这段话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形象语言道出了霉菌适合生长的条件有“养料和水分”,二是指出了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对人的危害性。难看难闻的面包和人见人怕的癌症联系在一起讲出来,学生对变质的食物会产生强烈的排斥,以后见到烂了一半的苹果再不会为了节省而丢一半吃一半了,而这正是科学课要告诉学生的科学常识。
二、用形象化语言显现科学的规律性
科学知识是有规律性的,但如何能让学生知晓这种规律性是需要教师用形象化语言讲解的。在指导四年级学生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时,我首先示范了电路图,启发学生哪个电路能一笔绕下来不走回头路,哪个不能?学生比画完很快知道了串联电路是封闭的一圈,能一笔绕下来,而并联电路一笔绕不出来。接下来我说画串联电路时就好比是在“串项链”,但不是“串糖葫芦”,把所有的电路部件逐个用导线连起来头尾相接就可以了;在指导画并联电路时我启发学生“盖楼房”,并联电路就像二层楼,一层先画一个简单电路(有电池、小灯泡外加导线),导线作外墙,屋顶有灯泡,第二层和第一层“盖”得一样宽,从一楼楼顶引两条导线作外墙,二楼屋顶再接上一个小灯泡就完成了并联电路的画图。我告诉学生按这种方法盖三楼四楼它们都是并联。有了形象画图做基础,实际连接电路时就会更有目的性地去操作,学生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实际电路连接。
关于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区别在演示实验后我跟学生这样讲:“串联电池像一排火车头串在一起,串得越多拉得越多,能量也就越大,所以串四节电池比串两节电池小灯泡的亮度高。而并联电池就像两杯水并排在一起给一个人喝,是并排的杯子越多人喝得越多吗?(得到学生否定的答案后)人喝水只能一杯喝完再喝一杯,所以灯泡的亮度只和一节电池电压有关,并不会随着并联电池数量的增多而变亮。”学生对电学单元的知识由于刚接触比较生疏,所以教师选取了贴近生活的实例来配合讲解科学现象中规律性的东西,这种形象化的语言会拉近教材新知识和学生可接受程度的距离,为理论学习和后续的探究实验扫清障碍。
在经过观察和探究后,用精练形象的语言进行小结会让学生对教学成果的规律性更易于识记。例如六年级在观察完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后,如果孤立地初一、十五地逐个记忆可能会记错了某几个月相的形状和方位。学生除了初一和十五记不错,如何实现对月相其他形状和方位有规律的识记呢?我注意到月相的变化是阶梯式过渡的,月相变化的规律以半月为界,上半月以初一的黑圆月开始,以十五的亮圆月结束,月相部分的亮面是逐渐增大的。下半月则相反。另外,月相的方位也是有规律的,上半月先是整月的右边亮起逐渐形成蛾眉月,接着以右边为基础慢慢延伸至中线形成上弦月,再扩展到左侧形成凸月乃至十五的圆月a191504dc9ab23bcf1a43aaded14d9c9。总而言之,上半月的月相(整月中的反光区)是从右向左逐渐占满整个圆月的,下半月则完全相反。所以我在小结月相变化规律时给学生总结了两句简短的话:“上半月右亮逐渐充满,下半月左亮逐渐消减。”掌握了这个简短口诀的学生就不会发生误画误判的情况了。
三、用形象化语言生发科学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依赖于师生的平等交流,用形象化语言和学生交流更能激发学生踊跃的发言,促使学生想得深远。教师形象化的语言起到了连接教材现有知识和学生思维起点桥梁的作用。在讲《探索宇宙》一课时,有学生提问“有没有外星人?”全班很快形成两派,激烈地争论起来。我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讲起:“像地球这样与太阳保持恰当距离满足生物生存条件的行星在银河系千亿颗恒星周围绝不止地球一个!更别说浩瀚的大宇宙了。那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外星人或有生命迹象的星球呢?这主要应该怪人类自己的‘近视’和‘腿短’。人类看得最远的工具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但巨大遥远的星球在哈勃看来就是个亮点,而人类活动的轨迹还跨不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太阳系。只有将来人类依托更发达的高科技帮助,发现外星生命才会变得有可能,这一切都要靠同学们和一代代人们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学生们也踊跃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和进一步的想法。比如“外星人来过地球留下了踪迹。”“没见过外星人是怎么知道他们相貌的?”“宇宙有没有边际?”等等。这节课里我抓住了“寻找外星人”这一话题并引申发展,从科学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找寻不到外星人的原因,特别是把人类观察和探索宇宙的有限能力比喻为一个人的“近视”和“腿短”,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现状的理解。最后寄希望于同学们担负起探索宇宙的神圣使命,以此来激发学生心中小小的探索宇宙的梦想。
归根到底,科学课上的形象化语言还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哗众取宠似的任意夸张,只能是切合教学内容有分寸的形象表达。所以科学课上的形象化语言只是添加了形象元素的严谨表达,就像孩子吃药时加一点糖一样,糖只改善口感,但药性没有变。同样,科学的教学内容这个“药性”不能变,适时适量加一点“糖”的作用是足以引起学生兴趣而又不至于泛滥到遮盖正题的地步。形象化语言有课前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的,也有发挥教学机智随机讲出来的。做到这些都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广泛搜集、积蓄相关资料,利用事物的相关性巧妙选取生活实例和利用前概念等易于学生接受的认知台阶展开教学活动。
课堂上的形象化语言应是伴随教师传授、学生体味理解全过程的,可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抓住了教学难点也就有了针对难点进行形象化描述以降低学生认知难度的攻关点。如果教师在每个知识点上都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形象化语言加以讲解,学生们会因为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幽默而深深地喜欢上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