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记叙文教学切入点的选择至关重要,选好了则能让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纷繁的问题清晰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故事情节、人物情感三个方面切入,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进而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记叙文;教学切入点;题目;故事情节;人物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6-0030-01
毋庸置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又是分量最重的。那么如何搞好记叙文教学呢?我认为选好教学的切入点是至关重要的,选好了则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纷繁的问题清晰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那么如何找到记叙文的切入点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文章的题目切入
如果文章的题目就是行文的线索,那么不妨从题目切入,设计一个总问题,然后再设计几个层层深入的分问题。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题目“背影”即是行文的线索,我们不妨从“背影”这个题目入手,设计如下的问题:速读课文,看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四次);跳读课文,看这四次背影实际上是几个背影(两个);细读课文,哪一个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三个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又能对重点段落进行品析,从而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
二、从故事情节切入
故事情节比较强的记叙文,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切入,这样能让学生尽快地理清故事情节,进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及作品的主题,如著名的特级教师宁红彬先生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他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这显然就是从情节入手的。学生找出了好多个字,经过比较、筛选,最后达成共识:用一个“骗”字来概括,“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皇帝、大臣、百姓为什么都被骗了?(都有私心)而小孩为什么敢于说真话?(无知者无畏)这样,从情节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内容,把握人物的特点,领悟作品的内涵。
三、从人物的情感切入
这里所说的人物,既包括作品中的人物,还包括作者。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作品开头或结尾处有表现人物情感的典型的语句,并有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关键词语。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开头有这样的句子:“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宁红彬老师就是从该句中表明人物心情的关键词“悲凉”切入,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阔别多年回到故乡,一般人的心情都是激动、兴奋的,而小说中的“我”回到故乡时是怎样的心情?(悲凉)“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故乡变了,故乡的景色变了,人也变了)故乡的景、人变成什么样子了?(萧条、贫穷;人也麻木、恣雎了)那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想表现故乡变得贫穷落后了吗?(不是,是想改变故乡)想把故乡变成什么样子?(“我”也很茫然)“我”茫然是不是就不想努力了?(不是,“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最后板书小结:写变思变。这篇小说篇幅长,内容多,难度大,但由于选择了恰当的切入点,用几个问题组成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将景物描写,人物分析,心理剖析融为一体,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再如《老王》一课也可从人物的情感入手。文章结尾处是这样写的“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教学这一课就可以从表明作者情感的“愧怍”一词切入,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最后为什么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总之,优化记叙文教学选择切入点仍需积极探索,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