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体验,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健康向上、活泼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形成。针对形成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教师应更多的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应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活动,大胆发言,克服自卑心理、从众心理,努力展示自我,加速自己成长。
关键词:小语课堂;气氛沉闷;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6-0018-03
新课改的小语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明显增多,学生口语表达机会增加,说的话比课改前多多了。但农村学校仍有相当多的小语课堂气氛沉闷,老师提出问题时,举手回答者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低头或有意回避老师的目光,形成不了师生互动,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我们调研听课发现,有些课虽然经过精心准备,但课堂仍然出现冷场,教师显得很无奈,课堂气氛沉闷让人感觉尴尬,学生们好说爱动,天真活泼的天性荡然无存。这不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体验,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形成不了健康向上、活泼乐观的人生态度。分析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学生素质的问题。
一、教师主导作用的失当
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艺术的原因,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对学生回答的要求太完美。
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他们正处在成长期,且各人的能力及对知识掌握存在差异,思路各有千秋,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他们回答问题存在许多不足,甚至出现较低级的错误是正常的,对学生的答案要求过于完美、苛刻,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是一种伤害。
学生的回答或提出的问题,都0a9800df2e53df8fca96480b1364492f663ff11ee96e28b7676a864c88f113fc是他们思维的结果,千万不能按成人的思路及标准去要求他们,也不应该仅以答案的对错下评语。应降低要求,学会宽容,因势利导。可给出某一方面的肯定,可从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方面加以肯定:你的想法很新奇;你表达能力不错,大有进步;你的声音很洪亮,是一个自信的孩子;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真是动了脑筋等等。这类评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赏识与期待,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放松神经,心情愉悦,变得愿答、乐答。
有位教师让学生解释“爆破”一词,一个同学站起来,想了想,两手向上一伸的同时,口里说了一声:“轰——”说:“这就是‘爆破’的意思”。
教师评价说:“你解释很形象,也准确!”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形象,从形象思维的角度讲,学生的回答应该得高分。如果要用词典上解释“用炸药摧毁岩石或建筑物等”作为“爆破”唯一的答案,未免太难为学生了。
2.批评多,赞扬少。
教师对学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当学生说不出答案又启而不发时,常露出不屑的神态,不由自主地说出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这样有意无意的损害了学生,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随之师生关系变得紧张,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拒绝教育,将自己禁锢在失败中。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激励教育能融洽师生关系,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增强师生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必要条件。
3.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导致两极分化。
课堂上,教师总是提问成绩较好的几个学生,差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缺少应有的关注,使他们没有表现的机会,习惯将自己置身于讨论发言之外,热闹是别人的,沉默是自己的,课堂上往往分成了参与者和看客两部分。
教师不妨对那些学习成绩好、又抢着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讲:“我知道你很优秀,难的问题你再举手,现在可否把这一机会留给其他同学好不好!”这样既保护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又照顾到多数同学。
力求将问题按照难易程度设计,让优秀生回答开放性、综合性问题,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发挥基础扎实的优势;学习稍差的学生可回答基础性的单纯问题。这样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感觉,都有所提高。
我们要善于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长,关注个性差异,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喜好和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4.威严有余、亲和力不足。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们有好奇心理、疑问心理和活泼好动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师道尊严,惟我独尊,课堂上教师严肃、冷漠、威严的表情,学生就会感到害怕。教师的专横,常常使他们有无助感。势必造成一鸟入林百鸟静音的态势,也无法反馈教学效果。出现教师讲的疲惫,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学生都习惯了听老师讲、抄答案、背答案的教学模式。
有一位教师上郑振铎的《燕子》一课,走上讲台就说:“王燕、李燕请你们俩站起来!”这时,这两位同学多少有些“惊恐”,我们怎么了!这时老师说:“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的名字中为什么都有个‘燕’字?”
这时李燕松了一口气,便大大方方地说:“我是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时候出生的。我妈说,燕子是吉祥鸟,能给家里带来好运,所以,起了这个名字。”王燕的回答也大同小异。
教师接着说:“燕子轻盈、灵巧、聪明,是人们喜欢的候鸟。古往今来,许多人描写它、赞美它。”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大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子是怎样的……
同学们兴致盎然,名字中带“燕”的同学更是兴奋不已。一节课虽有点小插曲,但是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的。
如果老师带着微笑进课堂,用热情温和,幽默诙谐的语言,适时讲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小笑话,就会将愉悦的感情带给学生,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轻松、民主、和谐、活跃的气氛。
5.提出的问题不当。
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当。所提问题太容易,学生没有兴趣。所提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所提问题不具体,指向不明,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是课堂提问切忌的。设计的问题应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对较难的问题可分解开来,分几步进行提问。如:在学习了托尔斯泰的《穷人》后,老师请同学们谈谈体会。学生不知如何谈起,自然无话可说。不如换一种问法:这一课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动,今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学生便有话可说,就会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了。
6.回答问题,给学生时间太少。
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如果提问后时间较短,学生思考不成熟,自然答不上来。对他们边说边想教师不可打断发言,应倾听学生完整的表述,并切实做到对发言延迟评价。给每个人有发言的机会,对不同的观点应展开讨论。即使前面同学的答案已经够完美了,也应问一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免得还没有发言的同学认为,前面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自己的答案跟前面的不一样,自然是错的。因为在许多情况下,问题的答案不是“非黑即白”,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这样新的思路,与众不同的的观点就无法表现出来。
二、学生主体性的不足
教与学这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新课改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是大家公认的,课堂气氛沉闷也有学生及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①学生知识储备少,还不会灵活运用。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学生读书少,书包里只有教科书和作业本,课外阅读几乎少得可怜,这样他们的知识面相对就很窄,想回答问题,说不出道道,说不出独到的见解,往往自我觉得还不如不说。
②见世面少。学生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和家中度过的,有些农村学生甚至没有去过县城。在家里经常接触到的就那么几个人,说话的机会不多,讨论的少,争论的少。在学校里接触的就是班上的同学和课任教师,一堂课40分钟自己也说不了几句话。放寒暑假时,忙着做假期作业或进补习班,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活动少,思想、情感不能升华,这样表达起来没有多少话要说。反过来又影响到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口语表述水平就很一般化了。
③自卑心理作祟。小学生同成人一样,当自己不如别人时便产生自卑,有了自卑,处处谨慎,话怕说错,怕别人笑话,抬不起头,这样就不会主动发言,不敢参与争论,从而导致越不敢说话,话说得越少。大家都这样,课堂沉闷就是必然的了。
④从众心理影响。一方面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有从众心理。当老师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时,如果举手人不多,即使举了手,回答没有把握,也会把手放下。学习一般的同学,看学习好的同学不举手,自己哪敢举手。这时只能在下面小声议论,没有站起来发言的勇气,站起来说错了那多丢人啊,不说不挨批评那多好啊!
2.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在家庭、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小孩子懂什么”,“少说话,不惹事”当作评价乖孩子的标准。这样孩子虽有想法,但得不到表达和展示,变得只听少说,失去很多口语表达的机会。课下不敢,课上少说就不足为奇了。
三、对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思考
课堂气氛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课上,如果只是教师一人没完没了、口干舌燥地讲,也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发言,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听客,恐怕很难成为一堂好课。一堂课,如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在热烈探讨、争论中进行,既能实现预设的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思想、知识、心理、能力,特别在口语表达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如此气氛,如此教学效果,才可能是一堂好课。
如何提升课堂气氛,提高育人效果呢?
①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实践。
②备好课。既要认真钻研文本,又要备学生,将这两个方面较好的融合;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课常上常新;设计的问题,有易有难,使大部分学生有话可说。
③多组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情感体验丰富,说起话来才能各具特点。
④把参与课堂活动和口语表达能力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开展评选年级、班、组的小小演说家活动,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产生乐趣,自觉地磨砺自己,这不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利于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