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众不同才能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展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小数教学要促进学生展示个性化的独特思维、表现与众不同的自我、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形成个性化教育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三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9-0041-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自已的行为活动中经常表现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现就数学课堂如何实施个性教育,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独特思维
由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差异,学习过程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倾向,认识方式往往打上个性的烙印。而个性的思维方式总是在一定教学过程之中发生的。教师要善于提供合适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探索中展示思维。因此,在课堂中每个问题的提出,每个环节的安排,都要精心设计,注意留有合适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要防止把知识嚼得过细“喂”给学生的现象,否则,不利于培养个性化思维。
如在“分类”一课,要求学生给“棉帽、凉帽、草帽、棉手套”分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0页练习六第1题)。通常学生都是根据图中的显性因素,按用途把几种帽子合起来分一类,再把手套分一类。我要求学生与众不同的分,结果出现不同的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说:“我这样分,夏天戴凉帽和草帽,冬天戴棉帽和棉手套。”(按使用季节分);还有的说:“我把布做的凉帽、棉帽和棉手套分一类,麦杆编的草帽分一类。”(按制造材料分)。这几种的分类与众不同,有新意,我对他们的分类都予于肯定。因为学生在不同的分法中都做到了本节课的要求,即认识到分类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而且一次分类过程中这个标准不能变。同时,通过动脑筋提出各种分类方法,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体会到同次分类为什么标准不能变。而不同标准分类的结果不同,才产生找一个统一标准进行比较的需求。采用何种统一标准也要让学生自已尝试,直至问题解决。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在合适的时空中,就能唤发出个性化的思维光彩。
二、让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自我
见解表现自我与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紧密相连。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师总是过多地占有课堂的控制权、支配权,学生较多的是被动接受、被动适应。这样,必然束缚思维,学习循规蹈矩照猫画虎,缺乏独X+wzn/ta9yncKddrG5IL9w==立思考。要让学生能够表现自我,教师必须明白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只是领路人。教师不要再以先知的角色来传播知识,而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人人敢想、敢说、敢问、敢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如“环形面积”复习课,有位学生对诸如3.14×(52-42),3.14×(72-62)算式,不先举手就站起来,脱口说出正确的答案。教师没有责怪这位学生,而是及时调整教学步骤,请这位学生到讲台上当“小博士”,讲讲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他说:“只要把3.14乘后面两数的和就可以了。”同学们惊呀地问他为什么?他接着说:“我观察、检验了很多题目后发现的。”稍后另一位学生说:“ 3.14×(52-32)正确答案是“50.24”而不等于“25.12”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于是引起一场争论。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意见暂时无法统一,最后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请你们课后再继续研究好吗?”我们姑且不论学生最终是否能够研究出平方差公式,但这位教师尊重学生,创造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值得借鉴。
三、让学生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个性化教学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强调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少一些统一性与刚性,多一些自主性与弹性,给学生以较大自主选择的权力。
首先,要少一些统一步骤,多一些灵活机制。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出示下面的分数(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两个数组成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提出如下要求:⑴觉得自己能够计算所有算式的开始独立计算。⑵觉得无从下手的,可以先看提示,再独立探究:想一想,这道题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相加减。⑶看过提示以后,仍然感到无从下手的可以自学课本;⑷经过独自努力以后,还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像异分母分数加减这样的内容,经自学、提示,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这实际上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其次,要少一些统一思路,多一些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把教材中统一解法或把自己发现的巧妙解法“塞”给学生。这实际上是违背了一部分学生的解答意愿。例如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一般用(长×宽+宽×高+长×高)×2比较简便。而一部分学生就喜欢用长×宽×2+宽×高×2+长×高×2计算。此法看似笨挫,但教师也要尊重学生选择,不要强迫学生采用某种最佳算法。而要致力让学生在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差距,产生优化算法的内在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另外,作业类型的设计也要多样化和个性化。如根据学习内容,可设计实际测量、实验操作、课外阅读、口头表达、规划设计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与数量。它们可以发挥学生多方面才能,使不同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展现与提高。对书面作业,教师也应该对习题作出水平区分。如基础题、变式题、提高题,以“套餐”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个性得到进一步展示和升华。
总之,人有个性才有创造,追求与众不同才能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展现的过程,未来的人才需要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