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011-12-29 00:00:00穆兵


  摘 要: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概括了解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适时地进行科学评价,要学生乐于提问。
  关键词:科学探究;问题意识;探究性教学;提出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9-0059-02
  
  《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对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并自觉地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切入点,也是顺利开展中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概括了解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
  
  在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因知识面狭窄,缺少相应的知识背景,问题意识将受到影响[1]。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学生基础知识的铺垫工作。例如:在课前教师布置好预习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引领学生汇报预习内容,使他们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探究性学习,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观察,激发想象力,锻炼思维能力
  
  观察能够刺激学生思考,当他们所观察的事物、现象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不符或者相矛盾时,便会产生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可利用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趣味性作业,使他们通过实物观察、比较或者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想象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问题意识的产生[2]。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自主想象的情境,启发他们联想和想象,必要时引导他们想象。另外,教师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想象,要保护他们想象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学习《地球引力》时,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引力的普遍存在;然后让他们想象没有地球引力时的太空失重现象,促进他们问题意识的发展。
  此外,思维的灵活性也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之一,而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思考,自觉地进行形象思维和逻辑判断、推理思维的训练,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
  
  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消除学生在课堂中的紧张感、焦虑感和自卑感,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乐于思考,勇于质疑[3]。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中主动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在教学引言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学生努力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引起他们的认知冲突,激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继而激励他们去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精心地创设他们比较熟悉的、乐于接受的和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让他们有所联想、有所发现,萌发出科学问题,顺利地展开教学过程。教师还应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发展为“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以此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预留适时、适度的空白,保证质疑的时空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一些教师频繁发问,一方面导致问题跨度小、难度低;另一方面没有留给学生持续思考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刚启动又被教师的问题打断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优化控制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机会提问、辩论,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用思维去观察、探究的过程。教师不仅要适时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观点,还要抓住时机给学生留下“空白”。此“空白”不仅是指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还包括在教学的适当处留给学生“既要跳起来又能摘得到”的“桃子”,让他们自己去质疑、探索和解决
  
  六、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问”
UO/NJbshosvzPyKUsGSgB9wyEkNXoZM/j336t3w6DuM=  
  在科学课堂中,一些学生因担心自己提出问题会显得无知或者遭到嘲笑等自卑或恐惧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问题意识淡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认真、和悦的态度耐心倾听每位学生的提问,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大胆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问题不明确的学生,教师加以引导、理清思路;对于提出幼稚问题的学生,教师在肯定他们勇气的同时,与其共同分析原因。
  另外,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甚至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武断地确定探究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伤害,长此以往他们会丧失和改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习惯[4]。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这种做法肯定和鼓励了他们乐于提问的行为,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在探究性学习中,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最终目的[5]。如果只“质疑”不“解疑”,或草草解答,都会削弱学生对“质疑”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有“质疑”一定要有“解疑”,并且要有合适的“解疑”方法,教师不能含糊了之,也不能包办代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自行设计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实验并自觉地解决问题;但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很好地组织、引导,并对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且符合问题答案的学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解疑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质疑的乐趣,并对持久的质疑具有促进与催化作用。
  
  七、教会学生提问的技巧,培养学生“善问”
  
  在课堂教学的质疑过程中,学生经常抓不住问题的要领或者提出的问题太简单,甚至冥思苦想也不能提出问题。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应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首先,要学生结合自己知识体系中的知识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例如:对结论的质疑,原理的质疑,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质疑和实验操作过程的质疑等。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因果质疑法、变换质疑法和对比质疑法等。其次,要学生从科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八、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提高质疑的质量
  
  评价是一种激励学生继续质疑的催化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以及小组评价。学生注重教师的评价,它能够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学习态度。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和热情,在了解学生个体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课堂提问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并培养他们勇于质疑的精神和信心。为了进一步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和心理体验作为科学课评价的重要依据,改变以往单一书面考试的评价方法,重视形成性评价。
  
  九、结论
  
  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热情,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观察、思考及提出问题的时机,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学生“敢问”是前提,养成“爱问”的习惯是关键,要他们“能问”、“善问”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总之,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也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尹启泉.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8):63.
  [2]雷建鸿.“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学月刊,2007,(5):55~56.
  [3]王小涛.初中科学课中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9,(170):157~158.
  [4]俞津婷,李瑞娟.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1):54~55.
  [5]房永军.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9,(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