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立足于农村实际,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加上切实的训练、指导,使学生爱上农村,爱写农村,会写农村,探索出一条充满乡村气息的小学作文教学之路。这样坚持下去,农村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将会逐步会得到解决。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农村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9-0029-02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必将给作文教学开辟出一条充满生活气息的希望之路。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通过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模式。
一、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热爱家乡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农村不如城市好,种地不如上班好。许多家长也是这样教育孩子: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回家种地去!许多农村孩子也许是为了跳出农门才努力学习的。针对这种偏见,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明白:家乡很可爱,农民了不起。
1.建设文明新农村,我来贡献一份力。我镇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正开展得轰轰烈烈,学校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建设新农村的活动中去,通过当小记者采访村干部、调查农村生态环境的变化、关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活动拟写宣传标语等,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家乡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越来越美好,农民的素质越来越高,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乡亲的热爱,这样写作就有了鲜活的素材,同时奠定了情感基础。
2.课内正面引导,课外强化体验。作文即生活,没有生活基础的作文一定不会是好作文。只有加强课内外联系,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我校立足于农村实际,每周开设一到二节劳技课,要求教师精心选择课程内容,扎实有效地上好劳技课,并鼓励、带领学生课外去亲身实践,学以致用。利用假期跟村里的大嫂大婶学编草织品的手艺活,跟父母下田劳动,在学校的植物园里学习种植花草……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成为了父母的小帮手,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也很好的解决了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可谓一举多得。
二、加强写作的训练与指导,凸显农村特色
有了热爱家乡的感情,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要想写出充满生活气息的作文,还需一定的写作技巧,即加强作文的训练与指导。
1.写别出心裁的日记。作为农村孩子,吃的是农家饭,干的是农家活,玩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农村虽然没有大城市的奇光异彩,却也不缺少乐趣:逮蚂蚱、捉知了、采蘑菇、挖野菜、吹柳笛……一桩桩有趣的事留在了农村孩子的成长足迹里。积极去引导,让学生把这些事写成日记,汇编成自己的“书”,并给他取个别致的名字,一定要有农村的特色。于是,许多奇特的、有韵味的书名便诞生了。如《乡村故事》、《夕阳下的影子》、《野孩子·巧孩子》、《采蘑菇的小王子》、《三“禽”统帅》……光听这些书名就能品味到荡漾在学生心底的快乐。每学期末,再来一个“日记达人”评选活动,奖品是家乡特产:一件草编娃娃,一袋亲手采摘、晾晒的金丝小枣,一条钓来的草鱼……学生个个兴奋不已,陶醉在劳动与收获的甜蜜里。
2.制作诗情画意的家乡风景名片。农村有着城市不具备的自然景观:春季花红柳绿麦苗青,夏季蝉鸣蛙唱青纱帐,秋季谷穗金黄果飘香,冬季银装素裹野兔肥。学生在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尽情体验,这时引导学生或描绘或拍摄一幅乡村小景,再配上几行清新质朴的诗句,一张家乡风景名片就做成了。把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按季节分类装订,分别取名:春之诗,夏之韵,秋之味,冬之情,合成:四季的歌,在全镇小学巡回展览,还传到网上“晒一晒”,引来一片称赞,那份成就感、自豪感无法言说。这一活动不但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也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培养了他们观察与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意识与能力。
3.生动活泼的乡村语言。首先,积累乡村语言,体味语言魅力。农民的语言是非常有特色的,有时比普通话的规范语言更有趣、更有意味。如:尿布,我们管它叫“褯子”,这病传染人,我们说这病“招”人,说某人过于固执不会变通,我们说他“一把死拿”,我们管多病的人叫“病秧子”,管病的不能起床叫“落炕”,爱出鬼点子、坏主意的人说他是出“幺蛾子”。另外,农谚也是值得积累学习的农村语言,如“花生芝麻瓜,重茬不发家”;“立冬不砍柴(树),必然有一害”;“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这些农谚形式上简短流畅便于记诵,语言精炼深刻发人深思,她极富有生活气息、泥土气息,农村的孩子不可不知。我们指导学生平时注意收集积累活泼的乡村语言,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以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其次,恰当的运用乡村语言。如大作家老舍、孙犁他们作品的语言风格鲜明独特,很受学生欢迎。我们也试着指导学生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方言、农谚,以增强习作的乡村特色。想不到学生很有兴致,爱写,写的还真不错。当然,对于一些不合乎语法规范的方言俚语我们坚决纠正,比如,回家,我们这儿说“家走”,馒头包子等主食说成“干的”,这些语言字典上查不到,非本地人也听不懂,就绝不写进作文里去。我们的原则是:既要适当运用,又要合乎规范。
以上实践活动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写作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的理念。实践证明,学生乐写,写的有特色,有水平。当然,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会且行且思、且思且进行,循着新课改的方向走出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