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乡土特色 传承经典文化

2011-12-29 00:00:00曹爱芹


  摘 要:诗词进校园,是人文的进步;是理想的启航;是文明的传递;是历史的荣光。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战略性的工作,是学校文化陶冶和积淀的大熔炉。在这个大舞台上,师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便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令人羡慕的高雅。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学校理想的追求交织成世代传承的学校文化。
  关键词:河间市;小学教育;乡土特色;诗文经典;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9-0020-02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何让学校的文化气息无处不在地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文化的阳光雨露促进师生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我们在实践中归纳了几点经验。
  
  一、结合乡土特色,传承经典文化
  
  古城河间,历史悠久,名家輩出,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汉代毛苌曾在此讲授诗经,科学家张衡曾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做过知州。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一项重要事情,于是我校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让师生共同走进生活、深入社会、实地走访、网络查找、调阅资料,了解了河间的自然概况,地理位置,人口、区划;知道了河间从历史上就注重文化教育。河间一中乃是百年老校,沧州师范乃是河间师范的变迁;明白了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君子馆大战”“齐会战斗”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战争所起的作用;了解了河间餐饮文化丰富的内涵,白玉章包子、耿家小菜、驴肉火烧、桂花芝麻糖的由来及河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西河大鼓、皮影、歌诗等等。
  此项活动的开展,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敞亮了学生的心灵,培育了学生的乡情;使师生语言变得丰厚,情感变得丰富,思想变得深邃,真正让学生“走近”并“走进”了河间,由衷感叹河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及作为河间人的自豪感,家乡之情油然而生,奠定了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志向。
  中华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灿若繁星的诗家词人,产生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汗牛充栋的作品,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营养。加强诗词教育,以诗育人是学校语文教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2005年,我们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的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擂台赛”“优秀诗文朗诵会”等大型比赛,让经典陶冶学生的情感,让中华诗词塑造学生的心灵,让经典完善学生的人格。
  河间是现传《诗经》——毛诗的发祥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河间诗风经久不衰,诗人輩出。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秉承家乡文化底蕴,全体师生讲诗、学诗、写诗热情非常高。一首首稚嫩的小诗展示了孩子们的快乐、天真和童趣,让人感受到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喜悦。我校通过《毛公诗苑》、举办诗歌朗诵会、诗书画展览、诗词讲座等形式激励学生诗词创作。
  
  二、培养习惯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儿童时期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校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注意力的过程中,尤其注意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特制订了《曙光小学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实施方案》。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帮助孩子们走好人生长途的第一步。
  
  三、尊师重教
  
  胡锦涛总书记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尊重教师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在学校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关键是“以教师为本”。不仅要从生活的细节关注教师、关心其家人,更需要的是对教师工作上的认可,让他们充满成就感。
  教研兴师,教研兴教,教研兴校,这是我们教育界的共识。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其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于是,构建教育科研组织,以校教科组为龙头,以各教研组长为中坚,教师人人参与,形成教育科研网络,制定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行之有效的《曙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管理规范》。由校长带头进行课题研究,深入一线进行校本教研。我们把教学与教育科研紧密联系起来,引导激励教师从实际教学场景出发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然后在研究探讨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经过探索与实践,教研与课题研究已经成为我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仅提高了老师们的素质,还凝聚了老师们的干劲。
  
  四、优化校园
  
  我们确信:大象无形,上善若水;教育之伟大,校园文化之神奇,在于一点点、一件件、一次次、一天天……似水无形,无处不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学生受到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的全面熏陶,不仅成为旧知识的接受者,更要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创造者,当下的学校教育,就要通过逐步加大并渗透文化含量的方法来循序渐进地实现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也就是说,润物无声,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