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怎样做

2011-12-29 00:00:00张素坤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1年10期


  摘 要: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真情投入,用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有效的提问与倾听,以问题启思、激趣;需要有效的交流,以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交流;需要多元平衡,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合理平衡,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动态平衡等。
  关键词:真情投入;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有效交流;多元平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0-0053-03
  
  关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公路上驾驶汽车,老师要当路标,让学生方向明确,不走岔路;要当交警,确保学生学习紧张、有序、高效;要像机修工,帮助排除学生不能解决的故障。
  当教学目标是传递信息时,教师讲授是有效和经济的。但是,单一的讲授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从而感到单调、乏味。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的提问、交流和倾听,使教学活动保持互动状态。
  一、有效教学需要教师的真情投入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还是快乐,都由老师的教学所决定的。我们的教学该有真情投入。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震撼;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共鸣;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没有激情,就没有魅力。试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
  2.尊重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感兴趣的东西,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也最好。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尊重学生,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着手,拉动一系列学习活动,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3. 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融情。教师的肯定、欣赏、夸奖、鼓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带来巨大的信心,带来更多的投入,使课堂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应该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他们。
  后进生是每个班级客观存在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和极其脆弱的自尊心,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与关怀,更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教师不仅要在知识上帮助他们弥补缺欠,更需要在能力与情意上让他们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坚持每节课专门为他们设置两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简单问题,给他们回答的机会。回答正确及时表扬,不正确耐心指导,直到明白为止,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
  4.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地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去展示自己。
  二、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提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要以问促思,关注问题的思考价值。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呢?
  1.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例如,新教材许多内容均是由情境图引入,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时,教师的问题如果指向不明,就可能导致学生的发现漫无边际,在与新知无关处兜圈子,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2.问题要有开放性。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买文具盒和玩具熊一共需多少钱”与“2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购物方案”是有明显区别的。
  3.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要找准学生已有知识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新知“增长点”上布设悬念。
  三、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倾听
  教师在提问之后,要学会等待,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对提问作出回应。学生回答时,教师要认真倾听。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和欣赏,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而面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中途打断或叫另一位学生回答,都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认为,教师在倾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态度热情。始终用微笑的目光注视说话的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他的每一句话,避免做其它事情。
  2.善于等待。不要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发言中断了,要善于等待,给学生一点信心。
  3.准确理解。在倾听中捕捉到一些有用信息时,为更进一步地了解,可请学生有针对性地多介绍一些,以避免沟通中的误解。
  4.积极回应。教师要善于通过体态语言、话语或其它方式给予发言者必要的反馈,做一个积极的“听话者”,如:自然微笑,身体稍微前倾,常常看对方的眼睛,点头等。
  5.巧妙追问。适时提出切中要点的问题或发表一些意见感想,来回应对方的说法,如巧妙地加一句:“能再谈谈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吗?”会拓宽他的思维。
  6.委婉表达。尊重孩子的想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甚至奚落学生。
  当然,学生的倾听也十分重要,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与习惯。
  四、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启发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形式,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交流。数学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来引发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如何实现多向交流并提高交流的效果?实践表明,选择合适的问题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交流的起点,选择合适的交流形式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基础。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了“拿粉笔”的活动情境:两个粉笔盒中分别装有9支和12支粉笔,请两名同学分别拿出每盒全部粉笔的三分之一,引出了“为什么俩人都是拿出全部粉笔的三分之一,但拿出的粉笔支数却不一样多”的问题。这个充满着认知冲突和思维挑战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交流中来。
  教师应精心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和多样的交流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创设的问题情境缺少足够的思维空间或不适合学生的思维层次,就可能使交流流于形式。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交流形式,恰当运用同桌交流、自由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形式,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2.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交流数学,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具有简练、抽象、清楚和形式多样的特点。当学生把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通过数学语言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时,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明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会更加深刻。也只有当学生能正确并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时,学生才能看懂数学书,听懂数学课,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倾听,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接受能力。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是影响数学交流质量的重要因素。交流前的深入思考和交流中的认真倾听是学生思维参与的两个主要标志。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真倾听的数学交流只能是学生之间肤浅的“说话”,进而出现“数学交流 = 热闹”或“数学交流 = 说话”的现象,这样的交流没有实质内容,收效低。
  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前有一个独立探究和思考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说一说或同桌、小组内先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有足够的胆量面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正确理解别人的数学表达和数学观点。教师要关注和指导学生倾听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接受和理解别人正确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或不足处,学会合理地评价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4.教师适时介入,适度指导,提高数学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介入,宏观调控,适度指导,使数学交流有序、有效。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如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表达不同意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寻找帮助,用举例等方式说明等。
  五、有效教学需要多元平衡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否定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教师越来越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达到有效的教学,多元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策略。
  1.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有意义的讲授要合理平衡。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以来,不少umm/jJtXMzUQEwAdZq2aK4FsUlYRSD1axrcXunpuCcw=教师不敢讲了,一些不适合探究的内容也让学生自主探索,结果是费力不讨好,无效果可言。
  一堂没有教师精要讲授和适时点拨的课一定缺少深度。新课程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要求:讲精、讲透,当讲则讲,讲在不得不讲之时。课堂上教师不是要讲得少,而是要讲得精,讲在重点关键处和学生知识的概括处、思维的提升处。
  2.课前精心预设和课堂随机生成要达到动态平衡。预设是教学构想,生成则是课堂实况。当教师在课堂现场实施预设时,生成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生成符合预设,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意料之中的反馈,预设和生成在此达成了一种平衡;二是生成偏离了预设,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游离,预设和生成在此失去了平衡,此时,教师应灵活变革预设,使其与学情需要更为贴切。这样,逐步改进的预设和不断涌现的生成便能在相互支撑、彼此促进中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请看吴正宪老师的经典课例《小括号》中的一个精彩片断:当课堂教学按照预设即将结束时,意外突然出现,一名学生有理有据地排斥“小括号”。面对这一真实学情,如果教师还是延续预设来进行教学,那么这位同学的认识缺陷就无法得到有效纠正。为此,吴老师临场创编一题:王红同学有92本课外书,自己留下32本后,其余的送给5位灾区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得到几本?请列综合算式解答。由于情境内容集中指向“小括号”的本质功能——改变运算顺序,因而能有效引发这位同学的观念冲突和思维蜕变。至此,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具效度。
  细节决定成败,以上这一教学细节成就了精彩的课堂,从中也可以看出,细节的挖掘必须有教学智慧来支撑,它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把握,对学生真情的体察和呵护,对课堂的熟练驾驭。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虽然从某种角度说,“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但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正是人们进行长期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