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现象并不鲜见。因此,我们加强了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钻研文本、预设问题、优化作业、积累语言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0-0035-02
有效性问题实际上就是高效率的问题。有效的阅读教学往往创造出单位时间内语文教学的最大效益,而低效的阅读教学往往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教师观念陈旧或者素质不高等原因,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低效教学现象并不鲜见。因此,我们加强了提高其有效性的研究。
一、研文本,修内功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其“工具性”也就无法体现,“人文性”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就是研读文本,用好文本。教师努力扮演好以下四种角色是用好文本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要做好文本的忠实“读者”: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体会文章的脉络,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第二,教师要成为善解人意的“作者” :了解编写意图,钻研吃透文本;第三,教师要甘当名副其实的“学习者”: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一个学生的身份研读文本,质疑文本;最后,教师应成为胸有成竹的“教者”: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重点,把握教学难点,继而确定并实施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二、设问题,揭内涵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许多预设外的生成我们往往都无法预料。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导者,是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如何在生成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使这些生成成为教学亮点,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这种教学机智往往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施教对象(学生)及教学方法的把握程度。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除了内功高深外,还因为他们比一般的老师更有丰富的教学智慧。他们往往能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有效调控课堂,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即便作为一般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何时问、问什么、怎样问,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适时的、适度的、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引领他们理清文本线索、理解文章内涵。
例如,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有这样两个片段,教者设计得比较好,有效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
镜头一:
自由读课文,思考:汤姆在钓鱼到放鱼的过程中,心理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走近汤姆,对其钓到大鱼后的惊喜万分有了初步体验。紧接着,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词语“惊喜万分、很不情愿、慢吞吞”等,让他们朗读、感悟,想象汤姆内心的变化。这个问题的设计,其“有效性”在于让学生自主抓住了人物的情感变化,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进而深入地领悟文本。
镜头二:
师:(出示句子)爸爸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谁能在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表明爸爸是怎样说的?
生: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意味深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不容置疑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之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将横线上的话补充完整:
爸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这个问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既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用课文中的语句“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来对这里进行填空,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通过合理的想象来完成这里的填空。特别是进行“想象填空”的设计,这是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碰撞,理清课文脉络,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自然地就认识到爸爸对汤姆的教育可谓是用心良苦,严于律己,从而走进了汤姆和爸爸的内心世界。这也为学生理解文章结尾处的那句话“从那以后,汤姆……可那晚的情景一直留在汤姆的记忆里。”埋下了伏笔。
三、优化作业,促高效
“减负增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组。它要求我们在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的同时,还要提高教学效率。而优化作业设计,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也是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行作业登记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第二,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既要因材施教(就学生而言),又要凭材选题(就教材而言)。第三,作业设计要题型多样,避免单一。第四,可适当布置多项选择性的作业。此外,我们还可以放手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这其实也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一句话,布置作业要体现多样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勤积累,现底蕴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古人学习语文强调读得多、记得多,这样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不管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后盾。但由于教材篇幅不大,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所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弥补上述不足,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只有通过这种课内外学习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学生逐步拥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内化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他们能生动、深刻、准确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做到“下笔有如神”,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真真切切的提高。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实现这一目标,让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实效,走向臻美,我们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钻研文本、预设问题、优化作业、积累语言四个方面入手,作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 芳,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2][美]加里.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