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愉快而有效

2011-12-29 00:00:00王丽梅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1年10期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让每个学生爱上阅读、展示个性、感悟语言文字、提升全面素质,这需要教师有深度、有效度的指导。教师要言传身教,使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让阅读愉快而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读;合作;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0-0033-03
  
  愉快、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有效阅读方法的最佳途径。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而且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 快乐的课堂,能使学生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师的愉快情感是营造愉快课堂的前提。教师的愉快情绪是营造快乐课堂的基础。调控好课堂纪律是快乐课堂不可或缺的条件。从不同角度入手调控课堂,对纪律性差的学生,不是通过批评而是用有趣的活动去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你设计的课堂活动中来。形式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快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适当播放一些录像、音乐、动画等,不光可以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字资料和图片尽量多地补充课外知识,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积极的评价是创造快乐课堂的催化剂。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自己作文在班上被朗读,作业受到表扬或展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夸奖与赏识,这些积极的评价都会让学生们喜欢课堂,给他们巨大的学习动力。
  二、范读让每个学生爱上朗读
  好的诵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课内诵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前提与保证。于漪、李吉林老师的课上得十分出色,这跟她们注重范读有很大关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正音,更能培养学生对诵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诵读者的态度、感情也会强烈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入语言之门,首先得让耳朵享受美好的声音。我喜欢与学生同读,自由读时、排队读时、指名读时,我都情不自禁地参与其间读上一段,当学生爱上朗读,也就爱上语文。
  教师的范读方便简单,然而高度有效。学生闻其声,视其人,必然亲其情。在许多教师抱怨学生朗读水平差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在教师范读这一方面下一点功夫;在强调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里,老师们一定不要忘了发挥自身的优势,该亲自出马的就得露一手,作为教师要凭借阅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美好的声音不仅来自于教师,也来源于学生。我一直坚持让学生们常常在老师美妙的声音里,最直观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但更多的时间要留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流利畅达地朗读,共享语文好听的声音、迷人的境界。
  三、在合作学习中张扬学生个性。
  小组学习是语文课上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一起你一段我一段地读课文,摇头晃脑,对错误直言不讳,对优点真心赞美;头碰头地研究问题,面红耳赤,不亦乐乎;最有趣的是交流探讨课文的中心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汇总下来的答案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具体做法是:
  培训小组长。选出学习小组长,小组长的要求是有知识、有包容心、组织能力强,令同学们信服。并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使组长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
  合理分组。小组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如异质组、同趣组、随机组。同趣小组是自由组合,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依照各人的兴趣分工,投其所好,扬其所长,或者有的放矢,迎难而上。
  轮换中心发言人。小组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可以每人每周都有一天作为主发言人,让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培养“课堂主人”的意识,展示个人能力。
  学习时间充裕。要真正落实小组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
  教师要当好“旁观者”。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和进程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需要在全班讨论和强调,哪些小组讨论离了题,不值得全班交流,哪些小组讨论中出现了新颖观点,必须在交流时展现出来……教师都应该做出恰当选择,胸有成竹地组织全班交流汇总。
  评价重过程。评价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学生互相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评价内容包括小组学习目标涉及到的内容。
  小组学习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在共享学习乐趣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
  四、教师指导要有深度和效度
  1. 有效思维的长度。有效的阅读教学具有理智的挑战,没有思维强度的阅读教学肤浅而乏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有思维的容量与思考的空间,有挑战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才能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有思维质量的教学活动才真正具有教学的力量。而那些一问就懂的问题实质上是虚假问题,不具有教学意义;那些仅仅指向课文思想内容而不指向课文言语智慧的问题,实质上也缺乏思维的深度。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仅仅提问:在作者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就远未触及课文的教学价值,如果进而提问:作者是如何把自己心中的那样一个园子描述出来的?有哪些我们没有想到过、运用过的表达方法与方式?如此,学生的关注点自然落在了作者独特的表达智慧上,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着的教学价值上,所得自然丰厚。
  2.情感体验的深度。任何教学活动唯有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才具有情感的力量。我们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直面课文,潜心会文,教师在学生情感体会不到的地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例如老舍先生《我的母亲》“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孩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时,她的一“愣”一“叹”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去吧,孩子!”,听起来平常,仔细品味,却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母亲是多么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她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让老舍泪眼蒙眬,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鼻酸呢!
  3.语言训练的效度。教学活动的外在形式主要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而活动的凭借就是语言,是言语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的言语训练活动要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而不是已有水平的简单复现。有效度的写是要有要求与指导的,而不仅仅是将自己读课文后的感想用文字写下来。例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后,鼓励学生将课文中描写作物自由自在的段落背诵下来,并模仿这样特殊的表达方式“……愿意……就……;想……就……”,写一写“我”在园子里的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同样是要表达“自由自在”,学生需借鉴课文中的特殊句式、特别的表达方式,在仿写中进一步加深对“自由、快乐、幸福”的体会,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
  五、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做笔记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有很大的益处。
  1.做笔记教师要言传身教。一是精心地设计板书。好的板书应美观大方,有直观性,能涵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脉络和知识点,堂堂课如一,巩固学生形成的好习惯。
  二是给学生一定的言语暗示或明示。比如讲到重要的地方,用停顿、放慢速度、重复语言、音调音高的变化来提示学生,或直接发出请你做上笔记的指令,让他们能恰到好处地达到教师的意图。
  2.教给学生方法。笔记记什么。韩愈在《进学解》中就曾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语文课堂上要记老师的板书,因为老师的板书一般都是很重要的内容;要记老师所讲的重要地方,如对名家的介绍,对结构的概括,对写作特点的分析,某些词语的用法等;要记老师补充的有关内容,词义、字音的辨析等等;要记自己没听懂的问题和文章的重难点,以便下课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加强自己的复习;还可记下自己听课时对某处的联想和感悟。
  笔记记在哪里。我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记在课本上,笔记与内容挨门对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及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更系统的阅读,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书有碍观瞻。而且和单独用容量大、有条理性的笔记本相比尽管区别明显,但两种笔记各有千秋。当然也可以两种同时结合用。
  三是快速记笔记的符号。我教给了学生一些符号笔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课及课后对课文的字、词、句、段、篇、题目、标点、自己的疑惑处等的下面标上相应的直线、曲线、竖线、波浪线、黑点、圆圈、惊叹号、问号、三角、方框等。
  还要告诉学生做笔记是听课的辅助,不能因此而影响听课,所以要迅速机警;记笔记要善于选择,理解概括,不是老师所讲的每句话都需要记下来;要简洁,或符号或批注,精要则可;要整齐明晰,便于以后的复习理解。
  愉快的学习才能有效,有效的学习才能获得愉悦的情感,愉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学海无涯乐作舟,才能“书山有路勤为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