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几年来井陉县的校本教研,打破了传统形式与内容,提出了“备—议—聚—听—研—记—升”的有效校本教研模式,对促进教师业务素养和专业成长、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备”是全员、全方位备课;“议”是听前交流备课所得和疑问困惑;“聚”是聚焦问题,确定课堂观察重点;“听”是带着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观课;“研”是听课后对问题解决办法的研讨;“记”是记录教研所得与反思;“升”是提升、升华,作课教师将教学设计二次修订,再次上课。
关键词:井陉教研室;校本教研;“备—议—聚—听—研—记—升”模式;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0-0025-02
校本教研及其对年轻教师成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肯定和重视。但校本教研究竟怎样开展更能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更加卓有成效,现说些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一、校本教研的意义
我们教研工作原来都是自上而下的活动,学校、老师相对被动,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难成常态和习惯。而校本教研则属于自下而上的活动,内容源于课堂教学实际,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说,我们的常态教研对提高教师素质有效的话,那么校本教研是大规模提高在职教师专业水平最有效的途径。
二、校本教研回顾
在我县,校本教研从艰难起步到基本规范已走过了两个年头。从研训室的建设到研训制度的健全,从研训流程到研训记录,基本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做了很多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石家庄市评优课和县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中,涌现出一批能教会研的优秀教师,他们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科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诸方面起到了引路、导航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我县的教育科研成果和水平。但在教师的基本功、多媒体使用的科学性、对合作学习实质的把握、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达成的意识,尤其是关注学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也充分暴露出我们校本教研的不均衡状态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三、校本教研现状
目前,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听课、评课,听课几乎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唯一形式。组织者确定执教公开课的教师,活动当天,参加活动的教师到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听课,听完后几乎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碰撞,有,也多是几句正面的评价。若不在本校,听课结束后,老师们还赶着回本校上课;如果是校内的教研活动,一些老师则边听课、边备课或批改作业,甚至思想开了小差,听课成了形式或负担,评课也多是应付或迫于制度约束。
在整个过程中,听课教师只是被动参与,缺乏动力;教研活动在低效和无效间徘徊。
四、校本教研改革
改革的宗旨:一切从实际出发,保质不求量。校本教研的数量可以降下来,但质量必须提上去。
改革的思路:以人为本,立足课堂,倡导反思,搞好研训。
改革的举措:变“先听后评”为“先议后听”。原来,听课是评课活动的第一环节,讲得好,听课老师们还能听;讲得不好,干什么的都有 。听完之后,老师们议与不议,议多与议少,没有要求也没有任务。现在,讲课教师要备课,听课老师也要备课,活动一开始就交流。交流什么?备课所得、疑问、困惑。只有准备充分了,才会有话可说,有问题的可议到点子上。
五、有效校本教研流程
备—议—聚—听—研—记—升
“备”是备课,准备。组织者至少提前两周发出教研活动的通知,说明做课的具体内容和详细教案要求。一要全员备课。改变过去只是讲课教师一人备课的现象;二要全方位备课,备出自己的设计与思路,写出自己的困惑与问题(1~3个)。活动当天,教师必须带上教案参加活动,真正做到有备而来,以减少教研活动的盲目性。
“议”是沟通,交流。到达活动地点后,先进行交流。要求教师着重谈自己的设计和感到棘手、思考最多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这样,教师就会带着思考去听课,就可以避免教研活动的随意性。
“聚”是聚焦问题。由于不同教师教学设计的关注点不同,所以,在进入课堂听课之前,组织者对教师的说课内容应进行梳理与小结,聚焦“关键问题”不多于5个,并要求听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并确定自己的课堂观察重点:观察的是学生还是老师;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还是学生学法的应用,抑或生生间的互动;是老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评价。总之做到研有所重。
“听”是听课。经过前面的环节,听课教师的课堂观察有了针对性,可以集中注意力,思考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执教教师的上课状况之间的异同,在比较中听课,在听课中比较,做到听而有思。原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全部”,现在只成了这种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环节。
“研”是研讨。教师在自己设计、课前交流、课堂观察的基础上,从自身体验出发评课,可谓有感而发,更能聚焦关键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最后,组织者要进行总结,回应课前归纳的问题,讲明自己的观点,体现应有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记”是记录。这样的研讨活动能使参加活动的教师真正思考自己教学实践中关心或遇到的问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他的教学。因此非常值得把各自研讨的观点记录下来。活动的组织者应要求听课教师写出并上交自己的教研反思,做到研有所思,研有所记,达成共识。
“升”是提升、升华。作课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二次修订、二次上课。那么,这样的一次教研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就具有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每位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无定法,研无定法。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师要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大力倡导和实施有效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