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是整体的基础,没有细节就构不成整体。它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深刻;看似微不足道,但细小中藏着大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否对课堂的细节认真关注与充分把握,无疑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关注细节,充分利用并开发细节,就能成就课堂精彩,为课堂教学增效。
一、教前未雨绸缪,精心预设细节
有效课堂离不开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预设是对课堂环节、教学流程等所作的一系列展望,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网状、弹性的教学预案。因此,教学前教师要以开放的胸怀去精心创设,用心打造细节。如预设这一课需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准备用何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去疏通、引导;课堂上将会出现哪些“意外”,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机智应对,使“意外”开出“精彩之花”……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时,事先我把准备好的吸管发给学生,让他们把吸管任意剪成三段拼成一个三角形。备课时,我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三条边相等。这样对学生出现的每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对各种情况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与了解只有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同时,我还预设了课堂上学生的操作出现“意外”时,将采取层层追问、异向发问、开放提问以及让学生反复实践或是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加以引导、点拨。这样抓住关键细节进行预设,既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又预约了生成的精彩。
二、教中独具慧眼,悉心捕捉细节
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有些细节会出现意外并转瞬即逝,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用捕捉的慧眼,及时察微观细,有效把握课堂动态,并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智慧地引领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修正和丰富认识,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从而实现“以学定教”的弹性化的课堂教学。当发现学生思维卡壳或疑惑不决时,教师应激思启智,巧妙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拨云见日,达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巧妙运用,化弊为利,使其产生峰回路转、“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让浅陋变得深刻、让细微变得眩目,从而生成无限的精彩。
例如,我在教学“把整数、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后,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6=()/24”这样的题目填空时,有两种不同的答案,于是我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6=4/24和6=144/24。我未立即做出评判,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你们认为谁的答案正确?”学生们思考后,有一位学生说:“分子应该是6×24=144。”我追问:“为什么是6×24呢?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有的学生想到:因为求的是分子,就是除法中的被除数,要用除数和商相乘。我又继续追问:“这里哪来的除数和商呢?”有学生回答:“因为除数就是分母,商就是那个整数,所以分母乘整数就等于分子。”……由于我及时捕捉住这一错误细节,巧用它们为学生搭建探究的新平台,从而把学习引向深入,使课堂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闪亮点。
三、教后总结提升,细心反思细节
尽管教案精心预设细节,教中悉心捕捉细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难免有一些疏漏或遗憾之处。如何克服和改进,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后细心的反思。反思就是要不断地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理念。只有通过反思、梳理、总结和提炼,才能去伪存真、披沙拣金、扬优汰劣,为今后课堂教学的更完善、更有效作启迪与借鉴。
课堂教学的细节颇多,平时我根据课堂教学实效,着重抓住关键性的细节进行反思。如我这堂课的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是否把握了学情动态,高度关注教学细节的分析、研究、重组、改造;是否捕捉到课堂生成的“亮点”“疑点”“误点”;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否到位;课堂提问的角度、难度、梯度、精确度是否适当;课堂上出现了什么意外细节,自己应对处理得如何,是否促进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如其分;这节课的成败之处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是什么,如何扬长避短等等。由于注重了反思教学细节,从而不断提升了我的教学智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效和作用及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激励,失败的细节给人以警示、启迪。“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形象而富有哲理,高度概括了细节的重要性,说明了细节不容忽视,教学细节是课堂教学增效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我们务必关注!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