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

2011-12-29 00:00:00梅兆金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1年10期


  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是学生探索、思考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利用能使课堂精彩纷呈。但怎样才能利用课堂上灵动生成的资源,把练习课也上得精彩起来呢?我在执教“乘法分配律”之后,专门安排了一节 “乘法运算律”的练习课,下面结合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在练习课上如何促进和利用生成,从而彰显练习课的精彩。
  一、精心预设,巧妙生成
  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预设。为改变练习课因重复讲解导致缺乏新意、大量练习枯燥无味的现象,我课前预设:优秀生主要是出题,中等生出题兼做题,后进生主要是做题,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片断1:
  师:25×47,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生1:不能。因为25要和2、4、6、8乘才好,47不好算。
  生2:能。25×47=25×(48-1),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师:这里还是没有2、4、6、8啊?
  生2:嗯,48=4×12,就好做了。
  师:真聪明!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计算。
  师:能在25×47后面添上符号和数字,变成比较容易简便计算的题目吗?
  生3:25×47×4。(师有选择地板书,让生练习)
  生4:25×47+25。
  生5:25×47+25×53。
  生6:25×47+47。
  生7:他说的25×47+47,不太好用简便方法。
  ……
  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也较好。
  二、将错就错,巧用生成
  数学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精彩的时刻,也有出错的地方,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剖析。如果再将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不仅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让学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这样就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片断2:
  师【出示(224-24)×5,331+69×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生1:(224-24)×5=224×5-24×5……
  生2:先算减,等于200×5=1000。
  师:哪个算法好,为什么?
  生3:第2种算法好。224-24正好200,先算减很简便。
  师:对,先算减很简便。那331+69×2怎样算?[展示学生作业,有的先算331+69,写成原式=(331+69)×2=400×2=800]
  生4:先算331+69是错误的,没有简便方法。
  生5:有简便方法,能先算331+69。
  师:哦?请说一说你的简便方法。
  生5:331+69×2=331+69+69=400+69=469。(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6:这里巧了,刚好69×2,如果是69×3或69×5就不好了。
  生7:改成“69×5”,照样可以用简便方法。(大家更惊讶了)如果改成“69×5”,等于331+69+69×4=400+(70-1)×4,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
  三、节外生枝,善待生成
  课堂生成源于学生的思考过程,那些缺乏思考所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对学生发展无益的随意行为不算生成。但那些经过思考,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标新立异的想法,虽是预设范围之外的,教师也要善待这些生成。如果把这些看似节外生枝的生成进行再加工,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则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
  片断3:
  生1:25×4÷25×4=?
  生2:等于16,先用25÷25,再用4×4。
  生3:453-275+147=?
  生4:简单。453先加147,再减275。(这有些“意外”,加减混合运算虽是预设范围之外,但对学生理解简便运算是有益的,尤其是对后进生)
  生5:365-(181-……
  师:如果把题目补充成“365-(181-□)”,□里填什么数,能使计算简便?(只有两个学生举手,其他人都在思考,说明对生成的宽容与善待,有时是很有价值的,尤其对中等生和后进生)
  生6:□里可以填81,这样先算181-81=100,再算365-100=265。
  生7:可以去括号,变成365先加□里的数,□里可以填35,365-(181-35)=365+35-181=400-181=219。
  生8:要想简便计算,□里填的数加365能凑整或是被181减后能凑整。
  ……
  课后反思:
  传统的练习课只是教师出题或按部就班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学生对此早无新鲜感。本节练习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课堂上灵动生成的资源,把练习课也上得“活”起来、精彩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圆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让我欣赏到学生聆听时的惊讶、顿悟时的愉快、争辩时的激情及成功后的欢畅,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彰显精彩的舞台。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