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称作方寸艺术的邮票,不但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而且将万千景象融于其间,可以说每一枚都是一段历史的回放。邮票作为载体,同样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其中,为纪念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而发行的邮票尤为引人注目。当我们欣赏着这一张张绚丽多彩、精美别致的“党代会”邮票时,就仿佛品读着一本本浓缩的党史教材,追寻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足迹。
一
1921年7月底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嘉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一开始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因当时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大会最后一天只好改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和《关于党的政治任务的决议》,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由于一大特殊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其历来为世人瞩目,上海和嘉兴两个一大会址更是多次出现在新中国发行的邮票中。
相关内容最早出现在邮票上的是原邮电部于1961年7月1日发行的纪88《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图案使用的是上海一大会址解放初期的外貌,面值4分,发行量为500万枚。此后将一大会址选作邮票图案的还有:1969年10月1日至1970年4月20日期间发行的“普无号”普通邮票、1971年7月1日发行的编号邮票12-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1971年发行的普14《革命圣地》以及1974年发行的普16《革命圣地》邮票。
而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直到1991年7月1日才第一次出现在J178《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邮票上,面值为20分,发行量为3165万枚,邮票图案说明为“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会址”。
二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隆重举行。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八年抗战的经验,制定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的正确纲领及策略,并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1945年10月,山东战时邮政总局发行了《中共七代大会纪念》邮票,全套1枚,主图为毛泽东正面像,绿色,无齿孔,采用新闻纸凸版印刷。
此外,原邮电部1983年12月26日发行的J97《毛泽东同志诞生90周年》纪念邮票中,第二枚的画面表现的就是1945年在延安的毛泽东;1984年发行的《任弼时同志诞生80周年》(第二组)邮票中的第二枚表现的是任弼时在七大发言的情景;1964年发行的《革命圣地——延安》邮票的第二枚为中共七大会址——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三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了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举行,在大会闭幕近两个月后,原邮电部于1956年11月10日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全套3枚,面值分别为4分、8分、16分,发行量分别为1500万枚、2200万枚和1300万枚,由中国近代印刷公司采用雕刻版印制。
该套邮票由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钟灵、陈若菊设计,3枚邮票图案相同,中心画面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在明朗的天空下,天安门显得格外雄伟壮丽、光彩夺目;邮票下端为齿轮,其左右对称环绕着麦穗、稻束、棉桃、豆荚和向日葵,并用丝绶连接在一起,既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也象征工农联盟的国家性质。该套邮票分别采用墨绿、橘红、粉红3种不同颜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此外,1983年发行的《刘少奇同志诞生85周年》邮票中的第二枚,使用了刘少奇在八大作政治报告的照片。
中共九大、十大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召开的,均没有专门发行邮票。只有1977年发行的《周恩来同志逝世一周年》邮票的第二枚表现了周恩来在1973年8月24日开幕的十大上作政治报告的情景。
四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这次大会没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对之加以肯定,因而并未完成从理论上和党的指导方针上拨乱反正的任务。
由于十一大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提前召开的(上距十大只有4年),原邮电部在大会闭幕4天后才赶发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一套3枚,由邮票发行局万维生设计,北京邮票厂采用影写版印制,发行量625万套。
第一枚邮票名为“热烈庆祝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画面上呈现全国各族人民挥舞着五颜六色的彩旗,组成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热烈庆祝十一大胜利召开的情景;背景是雄伟的天安门,迎风飘扬着十一面红旗,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第二枚邮票名为“永远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图案由一面绘有毛泽东头像的巨幅红旗和一支前进着的群众队伍组成。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一位工人手举《毛泽东选集》,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决心和力量。
第三枚邮票名为“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图案由一面巨幅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一支群众游行队伍组成。游行队伍最前面的一位农民手举《毛泽东选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热爱。
这3枚邮票均使用了大票幅,表现手法和内容上讲求“大而全”,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五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执行主席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大会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还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为了表达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十二大召开的祝贺,原邮电部于1982年9月1日十二大开幕当天发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全套1枚,由我国首位女邮票设计家卢天骄设计,北京邮票厂采用影写版印制,发行量869万套。
邮票图案由天安门、党徽和“12”字样组成。在白底色的衬托下,数字“12”以代表光明与希望的黄、绿两色的线条组成,既标明是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意味着玉宇澄清,全国人民在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满怀信心地朝着光明的未来前进。这套邮票一改过去庆典、纪念活动用浓重色彩加以渲染的传统,构图简朴凝练,色彩淡雅,主题鲜明,曾被评为“1982年全国最佳选题邮票”。
六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为此,原邮电部于1987年10月25日十三大开幕当天,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全套1枚,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康人平设计,北京邮票厂采用影写版印制,发行量3189万套。
邮票图案由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和迎风飘扬的党旗组成。旗海上托起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中国共产党永远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整个画面色彩鲜艳、气势磅礴,既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也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七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四大开幕当天,原邮电部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J)》纪念邮票,全套1枚,由武汉印染厂设计室雷汉林设计,北京邮票厂采用影写版印制,发行量6361万套。
邮票图案的主体画面是一枚党徽照亮中华大地,象征中国共产党永远向前、坚强有力,同时寓意着党的事业兴旺发达。设计者利用“党徽”的透视关系,将数字“14”巧妙地暗含其中,既直接表达了十四大的画面主题,又寓意十四大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促进作用,使画面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画面色彩由黄渐渐过渡到紫,热烈而庄重,尽力渲染出喜庆的气氛。
八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十五大对我国跨世纪的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战略性的部署,是中共在20世纪召开的最后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原邮电部于十五大开幕当天,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J)》纪念邮票,全套1枚,由深圳博物馆于万新和邮票印制局陈晓聪联合设计,北京邮票厂采用影写版印制,发行量3621万套。
邮票以金色的党徽为中心,15面鲜红的、飘动的党旗组成花环图案围绕在党徽周围,四周放射出绚烂的光芒。红色铺底使邮票中心的党徽更加耀目突出。邮票面值为50分,图形简洁,庄重大方,寓意深远,颜色艳而不俗,深受邮迷喜爱。
九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十六大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进一步树立了党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形象。
为祝贺十六大的召开,国家邮政总局改变了以往发行纪念邮票的做法,于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开幕当天,发行了《黄河壶口瀑布》特种邮票金箔小型张一枚,面值8元,以资纪念。图案选用了黄河壶口瀑布的独特景观,画面大气磅礴,恢弘壮观。边框上“与时俱进,一往无前”8个大字采用三维凸起烫金方式印刷,更显得耀眼夺目、具有立体感。我国首次以“纪票特发”的形式发行的全国党代会题材邮票。
十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战略部署的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纪念十七大的召开,国家邮政总局在开幕这天发行了2007—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全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由装饰画家陈幼林、王戈、毛英智联袂设计。这是一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色调喜人、寓意深邃的成功之作。其特色是在党代会纪念邮票中首次融入了红色旧址;通过对党徽、和平鸽、华表、腾飞的火箭、现代化的城市组群、人民大会堂穹顶等元素的使用,彰显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主题;邮票色调以红黄“中国色”为主,尽显一派喜气洋洋、热气腾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气氛。特别是设计者首次大胆采用“金属银色”和“金属金色”介入邮票设计,强化了邮票主题的庄严伟大、辉煌灿烂。
至此,我国邮政部门为新中国成立后所召开的10次党代会共发行了8套14枚纪念邮票。
党代会系列邮票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和再现者,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光辉历程,成为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欣赏这些邮票,既可以让我们重温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邮票设计艺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