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地理靠“五成”

2011-12-29 00:00:00翁藏烨
地理教育 2011年2期


  2010年高考中,笔者的文科综合成绩不错,其中地理选择题全对,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地理学习经验。
  1.形成思维——运用整体分析
  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是高考重要考点,拿到这部分的高分尤为重要。笔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用整体性分析法进行分析效果较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同一环境内的地理事物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整体,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地理环境其它要素的变化。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分析包括气候、水文、土壤、地形、生物5个方面,即自然环境的形成会受到以上5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中水文要素包括6个水文特征(水量、水位、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土壤即土质特点(如酸碱性、有机质含量等);地形要素不仅包括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还包括山脉走向等;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具体答题还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另外可将植被类型归入生物要素,这就避免了答题时常常将植被类型这一要点遗漏的情况。
  例如,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即可使用这一方法。由于其地形以盆地为主,比较封闭,远离海洋,且四周高大山脉阻挡了水汽的深入,因此降水较少,气温的年较差大,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气候的影响下,导致河流较少,径流量也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土壤发育较差,比较贫瘠;植被发育不良,覆盖率低。不难发现,当各个答题要素紧密联系的时候就便于找准要点,避免漏点,同时能较好地把握每个答题要点的深度分寸,避免盲目多答浪费时间。
  2.拼成脑图——牢固地图复习
  毫无疑问,看图识图和记图的能力在地理学习中举足轻重。平时经常用到的地图(如区域地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示意图、景观图、统5OCrXs2lpHpLJ5rWCBeiKw==计图等),应当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复习。看图时,分成区域记忆,将所学的知识尽量与地图相联系,并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这样慢慢积累,就可以把区域图拼成一幅比较完整的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并巩固在脑海中。同时还要对重要的经纬线交叉点所在地区进行重点记忆,做练习时多积累图型,从而提高考试时的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在这个记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整体性,注意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将部分放在整体中记忆,有利于拼成脑图。每当看到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上的某一个部分时,必须先通过经纬度将其定位,再从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等一般性规律研究其地理特征。同时,考试时如果能够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找出具体所指的地理事物,会大大减少解题的难度。
  3.织成网络——梳理知识要点
  高三总复习时,老师会列出高中地理所学习的大部分知识点。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认真梳理,如考查水文特征要写6个方面,考查水系特征要写7个方面等。经常梳理这些知识点,能够夯实基础,收获稳定的进步。
  地理要素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个要素间相互作用,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它要素。基于此,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多关注知识点间的联系。例如,在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时应当联系以热量、水分为主导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相关知识。将知识点织成网络,有利于答题时找准方向并避免遗漏点。
  4.分成类别——整理错题笔记
  对于每个学科的学习,定期整理错题都是必要的。不仅有利于夯实基础,补上知识的缺漏,同时在复习错题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灵感,有新的发现,找到答题的要义。
  就地理学科的错题整理而言,不能忽视的是地图的复习和回顾。考生常常因为无法正确认识新图而出错,因而对于此类错误应当多多回顾旧题中的地图,多见多记,久而久之,再遇到新图就不再手忙脚乱。
  5.养成兴趣——感受大千世界魅力
  很多同学对地理没有兴趣,将其当作一个枯燥的学科来学习,渐渐就会因为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而更加反感。就个人而言,对地理的兴趣一直支持着笔者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瓶颈时不轻言放弃,而是耐心地寻求解决方法。虽然有人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然而笔者始终认为它具有文科独有的烂漫情愫,永远无法忘怀在高三的无数个夜晚仰望星空体悟星辰的灵动。更有同学说,当你心情不好时,就试着计算月亮升起的时间,这位遥远夜空中的挚友总能准时来赴一面之约。
  试着在生活中感受地理的乐趣吧,在旅途中思考一下周遭的世界,无一不是地理谱写的传奇。当你爱上这门学科时,便会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你一路前进,帮助你迈过坎坷到达成功的彼岸。慢慢会发现 ,地理留下的是一生的财富。
  作者简介:福建师范大学附中2010届毕业生,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商科基础班。高考总分628分,文综成绩2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