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地理教学:PPT课件的合理设计

2011-12-29 00:00:00董国海
地理教育 2011年2期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断发展,PPT课件作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主要形式,其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以及交互性已被大多数人接受,然而很多人在使用PPT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却出现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使用PPT课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入手,浅谈如何设计PPT课件以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
  
  一、PPT课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完整的过程应该包括五大环节: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教学设计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一样,它们三者之间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笔者认为应该以“过程与方法”作为突破口来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促使三者之间的效能都体现出来。对于教学设计整个过程而言,多媒体教学设计如同“过程与方法”。作为多媒体教学主要形式的PPT课件制作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片、动态逼真的视频以及灵活多变的互动将教师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而传统的教学对于有些难以表述的、抽象的知识点似乎显得效果不佳。总之,PPT课件在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PPT课件教学存在的误区
  
  1.过度依赖课件,忽视传统板书
  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无意中也让教师产生过度依赖PPT课件的习惯,甚至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PPT课件中呈现出来的图片、声音或动画作为知识点的支撑材料,其信息量极为丰富,但如果完全依赖课件,让学生跟着课件走,会严重束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课件的信息量较大,教师单纯的讲授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知识,板书则因其灵活性而能够对课件内容进行补充或调整。
  2.限制束缚地理教学
  在PPT课件教学中,教师总是唱独角戏,从上课开始到结束,始终都站在计算机前操作PPT并进行讲解,学生仅仅是听教师讲解以及观看教师的PPT,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和交流,更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幻灯片的信息量过大又使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对知识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实质的思考和蜕变。PPT课件应该是辅助于教学,然而许多教师却被PPT课件所限制、束缚,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PPT课件教学带动整个教学设计的进展,是推动教学实施的纽带。它的作用应该被充分体现出来,而不是约束教师的教学过程。
  3.内容有时存在科学性错误
  许多教师用PPT设计教学内容时,过多地考虑到图片的色彩搭配、动画的演示效果、多媒体技术能力的展示,而比较忽略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从形式上学生会觉得教师的内容设计很精彩,教师也许会得到学生的敬佩,然而这种无形的杀伤力教师却没有意识到。如有位教师在用PPT做地球自转和公转动画的时候竟然把地球的方向搞错了;还有的教师在给学生展示分层设色图的时候竟然把海洋或湖泊、河流设成了湖色,把山脉设成了黄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PPT课件内容设计不科学,形式上再好也只会“误人子弟”,不利于地理教学及教师今后的个人发展。
  4.设计缺乏过渡衔接
  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总是看着PPT,师生之间也存在互动,但是整节课听下来单调无味,这是因为PPT课件的设计忽略了教学过程之间的衔接,自然会显得僵硬而死板。
  
  三、PPT课件的设计建议
  
  针对PPT课件存在的误区,可参考优秀PPT课件的设计,借鉴名师对于合理的PPT课件的认识。PPT课件展示的信息量不宜过大,重点展示口述不易表达清楚、抽象的内容;PPT课件内容要严谨科学,灵活组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PPT课件的交互功能一定要充分体现,注意课件教学的过渡衔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课件和传统板书相结合,不依赖于任何一方,充分发挥教学手段服务于地理教学的作用,加强教师三板技术功底,展现教师魅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手段日益丰富,如何设计合理的PPT课件以及如何使用PPT课件教学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