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专题复习

2011-12-29 00:00:00李文娟
地理教育 2011年2期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关常识概念与特点
  【命题角度】命题多以农业生产活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载体切入,结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知识清单】
  【拓展链接】地域性和季节性、周期性的形成分析:①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分、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而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因此,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的区域,农业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量都不相同,存在明显的地域性。②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头伏萝卜二伏菜(白菜),三伏里面种辣菜(雪里红)”,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考点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命题角度】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常以材料形式呈现,结合区域考查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要素特点和人口、交通、科技、经济水平等社会经济要素特点,重在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与之相关的热点有:2009—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旱灾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农业生产扩大、减小、改变等的决策分析;生态农业;粮食问题;农产品价格变化等。
  【知识清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理解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1)。
  【热点链接】2009—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旱灾对农业生产决策的影响分析。①气候条件变化:干旱时间延长,降水较常年减少;②水源条件变化:水库、水塘、水渠等水利设施储水不够或无储水设施;③措施:禁止早春播种以减少用水和无意的浪费(种子),积极寻找水源或赠送饮用水渡过难关,大力兴修水窖和水库等水利设施。
  考点3.农业地域类型
  【命题角度】将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融入世界某一区域中,进一步分析推理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形成一些特色鲜明的农业区;以此为典例或案例,围绕“某不知名的区域”设置问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因地制宜,意在考查空间思维及对地理过程的推导论证能力。
  【知识清单】世界上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表2)。
  【拓展链接】小范围地区农业地域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表3)。
  考点4.工业的区位选择
  【命题角度】工业区位是高考命题的常考点,重点应放在工业指向型判断和工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及变化是难点。本部分内容常常突出多种能力的考查,因此,应重视对计算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中外工业地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的训练。命题切入点包括影响工业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评价工业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分析某类工业区位的最佳选择;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分析影响某一工业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知识清单】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表4)。
  【拓展链接】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的影响: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②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③酸雨:燃烧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我国——硫酸型酸雨,发达国家——硝酸型酸雨。④臭氧层破坏:厂矿企业、家庭等使用冰箱、制冷设备等,排出大量氟氯烃。⑤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治理思路: 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开发利用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寻找替代品。
  【热点链接】图2。
  考点5.工业地域的形成
  【命题角度】工业地域类型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是高考的一个新热点,材料多以图表形式出现,并联系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资源、交通、市场、政策等条件,一般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
  【知识清单】图3、表5、图4。
  【拓展链接】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意大利的普拉托)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需要高科技支撑的技术密集型工业。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的航空等方式。
  考点6.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知识清单】表6、表7、表8。
  【拓展链接】
  (1)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表9)。
  (2)意大利新工业区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借鉴意义。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经济尚不发达。许多农村地区发展经济存在一定问题,如缺乏资金、人才等。我国广大农村可以利用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发展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手工业和加工工业,这些工业只要产品质量过关,找准市场,就能带动广大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以中小型为主,主要发展轻工业,企业之间应加强协作,形成完整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兴工业点、区。
  二、复习方法
  1.系统复习
  (1)熟悉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分析。区位是地理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场所、位置以及与周围其它地理事物的关系。区位选择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区位的合理利用,二是区位主体的合理分布。复习中可比较不同地域间区位知识的异同,找到其内在联系,从而将单个知识串成知识链、织成知识网络。如农业、工业区位分析都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入手,农业侧重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水源、土壤,商品农业则还重视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侧重社会经济条件和矿产资源、水源。这样通过清晰的思维线索揭示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再用典例分析细节,掌握学习方法。这既能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感悟的层次上整体构建知识体系,又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2)掌握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①明确要求:区位分析时有不同的要求,有全面分析(有利和不利)、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因素)、优势分析(同类中最具优势的因素)、主导因素分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②横找异同:把各区位因素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共性,形成规律。如虽然都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但由于对象的不同,各区位类型影响因素又表现出差异性。工业生产(特别是加工业或制作业),由于是在工厂里进行,因而经济因素影响更明显,而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③纵看变化:从纵向分析,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由于工业所用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增多,加上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减弱,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增强。④综合分析: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⑤抓住主导: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
  (3)利用三角形坐标图分析三大产业的构成比重及其变化。阅读三角形坐标图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其一,因为是构成比重,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不表示绝对量。其二,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其三,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是三项。其四,三项要素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方向一致。其五,判读图中某点某一要素的构成比重时,从该点出发向该要素坐标轴趋近原点(低值)方向引斜线的平行线,平行线所对应的数值即为该要素的构成比重。当某点处在斜线交点位置时,平行线与斜线重合。如图5中A点第二产业的构成比重为40%,而不是60%。
  
  2.拓展复习
  (1)图表法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区差异(表10)。
  (2)对比法熟记世界传统工业区(表11)。
  (3)联系图理解世界重要国家工业布局的变化(图6)。
  三、精题剖析
  例1:图7是欧洲西部农业产值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其产值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科技 B.地形 C.气候 D.市场
  (2)X地产值高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密集,人口多B.乳畜业产值高
  C.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D.政策调控
  立意分析:题目考查的能力要求是获取关键信息并作出合理判断与推理。
  呈现方式:试题采用常见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巧妙地将影响工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世界工业与人口分布状况及其关系等信息融入其中,综合性强,新颖且不落俗套。
  解答技巧: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是市场。X地区为荷兰的花卉生产,产值高,加之该地区工业发达,乳畜业市场最大,故产值最高。
  参考答案:(1)D(2)A
  例2: 图8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图中L线的数值应该是__________。
  (2)试描述图中冬雨率等值线总体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地中海沿岸盛产柑橘、葡萄等水果,试评价该地区生产这些水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4)简述图中石油加工厂布局的区位优势。
  立意分析: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运用工、农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呈现方式:本题主要考查地中海地区的有关知识。试题以冬雨率等值线图呈现,考查降水分布规律、水果生产的区位优势、石油加工工业的区位选择等内容,既有自然地理知识又有工农业生产知识。因此,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多通过新情境训练灵活应用的能力,是高考备考的关键点。
  解答技巧:地中海地区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其冬雨率自西北向东南递增。地中海地区夏季干燥少雨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过冬。地中海东临西亚,靠近波斯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1)60 (2)特点: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近,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东南部纬度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远,受大西洋影响小,冬季降水较多(3)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