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做妈妈》书摘

2011-12-29 00:00:00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7期


  虎妈 从不允许 女儿涉足的十件事
  在外面过夜
  参加玩伴聚会
  在学校里卖弄琴艺
  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
  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刚刚3岁,索菲娅就能够阅读《小妇人》(Little Women)的简写本,能够进行简单的归纳,并用中文写出100个字的短文,还不包括其中的数字。当我看到美国的父母试图用一次又一次的表扬,来鼓励孩子完成那些诸如画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条或学会挥舞小棒这样极其简单的任务时,我发现中国父母有两件事超越了美国的父母:(1)他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更美的梦想;(2)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能“跳”多高。
  我也渴望看到索菲娅能够吸收美国社会最优秀的文化,不希望她像很多亚洲孩子那样,最后成为机器人似的怪胎——有的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仅仅因为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得了第二名就会去自杀!我盼望她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有自己醉心的业余爱好和着迷的活动,但不是任何小兴趣(比如“手工劳动”这种努力方向不明确的活动;或者更糟,去练习敲鼓,最后可能染上吸毒的恶习),而是更有意义、更难掌握、更能发展高深的艺术造诣、提高自身潜能的爱好。
  
  
  我想进一步阐明的是,幸福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不会刻意把幸福挂在嘴边。中西方父母面对幸福的理解差异常常让我感到忧虑。当我的目光缓缓扫过我家的钢琴、小提琴,看到孩子们纤细、稚嫩的手指因为长期练琴而磨出的老茧,或者是那些留在钢琴上赫然可见的牙印……有时候,我真的会怀疑自己,这么做是否值得。
  然而举目四望,我看到的事实却是,无数的西方家庭在崩溃——无数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和女儿并没有出现在父母的身旁,甚至是最起码的口头上的关心都没有。那么,我很难相信,西方父母的养育方式在把孩子们引向幸福人生时能做得更好。
  有趣的是,我遇见过许多西方父母,他们常常会摇摇头,失望而沮丧地说:“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你永远都是个失败者。无论你曾经为孩子们做了什么、付出多少,他们长大以后都只会怨恨你。”
  而许许多多亚洲孩子的情况却与此相反。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承认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承受过父母极为苛刻甚至是严酷的要求,但是他们在描述自己对父母的尊敬、爱戴以及难以表达的感激时,依然情真意切。
  在他们身上,你找不到痛苦和怨恨的踪迹。
  我真的不知道事情怎么会是这样。他们被“洗脑”了?或是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西方的孩子肯定不比中国的孩子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