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非大家说的那么严厉无情”

2011-12-29 00:00:00曾繁旭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7期


  争议、误解与刻板印象
  人物周刊:书稿出版之前,有没有预料到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争议和批评?
  蔡美儿:没有!绝对没有!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家庭回忆录。在我写作的时候,我父亲就说:你又不是名人,没有人会读你的回忆录的。书稿出版之后,我的email地址也还在网上公开,很多人因此给我写信。真是没有考虑到这个反响和争议。
  当然,这个争议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误解,很多人只读了《华尔街日报》上面的那个书稿摘要,以为我在提倡中国的教育方式,但实际上,如果你读了完整的书稿,你会有不同的看法。我在书的封页上就写明了:这里讲述的是我个人的内心过程和转变。
  人物周刊:那你如何理解这本书引起的关注,或者说它的成功?
  蔡美儿:Timing(时机)!我觉得是Timing。
  美国人现在对于中国的崛起还是无比焦虑,有一种情绪在那里。另外,更直接的是,前段时间的“PISA”学生知识竞赛,中国上海的孩子获得第一,彻底打败了美国的孩子。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排名好像是31位。
  人物周刊:你说它是一本回忆录,而不是育儿经?
  蔡美儿:它绝对不是一本育儿书。我最大的困难是,大家看完《华尔街日报》的书稿摘要,就觉得我强调中国母亲更出众,并且说我的书就是要向全世界推广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