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和石油
【英】《经济学人》2月26日
在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向民众做出重大政治让步;在埃及,穆巴拉克也做出了让步,以渡过难关;在巴林,国王哈马德·阿勒哈利法诉诸暴力,但却毫无斗志。而在利比亚,卡扎菲似乎更加渴望鲜血。
2月22日,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说中,他发誓要“挨家挨户地清洗利比亚”。如果他获得胜利的话,世界各地的独裁者就会知道要效仿哪条道路。人们很容易就会认为,只有愤慨才是和这些独裁者打交道的唯一方式。唯一合乎道德标准的外交政策就是拒绝和远离他们,而不应该满足他们,不能为了石油和地缘政治,就和他们进行肮脏交易。然而,无论统治者多么令人讨厌,把世界一大部分地区长期隔离开去,也是行不通的。即便是在冷战的顶峰时期,美国与苏联也同彼此进行了谈判和贸易。外界已同朝鲜政府就其核武器问题进行了交谈。经济需要石油,其他的任何设想都是徒劳的。抗议行动席卷中东所引发的问题不是是否与这些独裁者打交道,而是如何与他们打交道。
卡尔扎伊的总统生涯
【美】《外交政策》3/4月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有着显赫的政治身世,父亲是部落领袖,本人曾是反苏圣战者组织发言人。在2002年成为阿富汗总统后,最初几年,美国人非常相信卡尔扎伊,布什在他访美时称赞阿富汗是“好伙伴,并将永远是”。但自2003年后,阿富汗安全形势恶化,塔利班卷土重来,甚至在很多省份建立了影子政府;阿富汗的鸦片种植创下历史新高;关于卡尔扎伊政府和其亲人腐败、任人唯亲、从事非法毒品贸易的传闻甚嚣尘上,这使得西方特别是美国对卡尔扎伊的观感渐渐发生了变化,而卡尔扎伊也反唇相讥,往日的互信不复存在。尽管如此,阿富汗形势复杂,美国要换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机器会战胜人脑吗?
【美】《大西洋月刊》3月
“图灵测试”是人工智能始祖阿兰·图灵提出的一种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如果测试人能够判断出被测试者是机器或者人,那么人工智能则被判失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越来越不占据优势。2000年时,这些机器在5分钟聊天中,可以让30%的人相信它是人类。到2009年,所有测试人一致认为它是人类。当机器有了思想,能像人类一样思考,世界将会怎么样?但实际上,人类是地球上适应性最强、最灵活、最具创新性、学习能力最强的物种,这种测试本身就是人类设计的。而人类也将从与机器人的对战中吸取教训,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朋友、父母以及爱人。
纵火者《图片报》
【德】《明镜》2月28日
自从“抄袭门”曝光后,《图片报》不断打出头条如“我们站在古滕贝格一边!”高调表示对国防部长的支持。这份以八卦娱乐为主的报纸似乎想努力挤进德国主流媒体的队伍,实际上却更像是一个到处煽风点火的纵火者。它喜欢报道耸人听闻的消息,观点偏激保守,不欢迎外国人,害怕全球化。政治家对《图片报》往往若即若离,一方面害怕它揭露自己的私生活,另一方面又希望利用它对底层民众的影响力拉选票。前总理施罗德就曾经说过,他搞政治只需要《图片报》。曾在该报担任过主编的米歇尔·施普伦说,《图片报》十分危险,将给德国极右翼党派铺红地毯。
巴黎的诱惑
【法】《巴黎竞赛》2月24日
2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斯特劳斯·卡恩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将为2012年的总统大选重返法国政坛,竞选法国总统。他的妻子安妮·辛克莱尔也称并不希望卡恩连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席一职,这对移居美国的夫妇多次表示出对巴黎的思念之情。卡恩曾担任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是法国左翼社会党的领军人物,2007年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他有意参加总统大选,引起了左派党内的激烈竞争。如果卡恩确定不再连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他将与竞选呼声较高的另外两位社会党人士奥朗德和罗亚尔女士,共同参加左派党内总统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