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

2011-12-29 00:00:00郑亮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期


  语文学科的母语教育性质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教师和学生具有更多认知和感受上的平等性,很多课文,在教师还没有教之前,学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和情感积累。我们将学生在身心完全自由、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阅读文章所获得的体验叫“初始阅读体验”。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珍视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才能实现对文本的真正阅读,对主体的真正关注,才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共生,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处。
  
  一、依托矛盾性的初始阅读体验潜心会文,丰富认识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认知能力、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肯定存在一定的初始阅读冲突和障碍,这是无法回避也无须回避的,它很可能就是文本阅读的难点,教师应及时点拨,加强引导,缓解冲突,扫除障碍,促使阅读活动顺利进行。
  在第十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理解课题环节,学生在援引课外资料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后都发出了“爱因斯坦真伟大”的感慨,然而在初读课文后,有一部分学生提出异议:“爱因斯坦并不伟大!因为课文有相当篇幅描写了爱因斯坦经常外表邋遢,甚至不会收拾自己的房间,还不如那个自理自立的小女孩,这样的人能说是伟大的人物吗?”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出现了前后冲突,尽管他们的阅读是断直取义,体验是片面肤浅的,但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否定了事,而是灵活机动地把预设的研读重点“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替换成“爱因斯坦是否为伟大的人物”,引导学生围绕研读重点潜心会文,找出描写爱因斯坦的语言、动作与神情的关键词、句、段,反复品悟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在与文本、教师的反复对话中,对“爱因斯坦真伟大”这一说法的认识逐渐丰满。首先是认知上的把握:爱因斯坦因为潜心于科学研究,所以不拘生活小节;因为平易近人,所以才有了与一位普通小女孩的感人故事。其次是情感上的把握:爱因斯坦的伟大不仅是拥有卓越的成就,还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再次是语体上的把握:课文描写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是为了衬托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依托矛盾的初始阅读体验,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钻研推敲遣词造句的精当,涵泳品味谋篇布局的精到,认识领悟选材立意的精妙,使学生的阅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语文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依据多元化的初始阅读体验解读文本,张扬个性
  
  阅读的实质是文本的意义结构和读者的意义结构在某一点上的“相遇”,不同的个体面对同样的文本,“相遇”的地点不一样,心中的“哈姆雷特”也可能不一样。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大胆交流各自独特的初始阅读体验,在个性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张扬个性。
  在第二册《放小鸟》的课首环节,有位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这是一只( )的小鸟。”的句式交流初读感受。也许是给予了他们充分信任,一年级学生也开始尝试多角度解读文本,交流各自稚嫩的初始阅读体验。有的说,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因为它长着“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两只眼睛”。有的说,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鸟,因为它被关进笼子里,失去了自由。有的说,这是一只(伤心)的小鸟。从“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可以看出来。也有的说,这是一只(幸运)的小鸟,因为“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还有的说,这是一只(懂得感恩)的小鸟,因为“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然后飞走了。”……纵观课堂生成,正是文本充满童真童趣,才使学生有了交流初始阅读体验的欲望;正是教师注重阅读情境创设,才使课堂有了多元初始阅读体验的碰撞;正是教师对阅读主体的真正关注与充分信任,才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以释放与张扬。这多元的初始阅读体验,为阅读教学确立起点,指引方向,拓宽空间。
  
  三、凭借期待性的初始阅读体验顺学而导,升华情感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从接触读物的第一个信息(如课题)起,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会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性的初始阅读体验,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作为教师,应珍视这期待性的初始阅读体验,因需而教,顺学而导,让阅读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共度的情感历程。
  有位教师给第十册《桥》预设的课堂探究主题原是“研读课文关键句段,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而一学生在交流初始阅读体验时提出了独特见解:课文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老汉的形象,却为什么以“桥”为题?随后,很多学生也对此问题表示期待,教师随即调整教学预设,把学生密切关注的“课文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以‘桥’为题?”作为探究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其一是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简要描写村子北面那座桥的仅有三句话,体会村里这唯一的窄木桥是一座引渡危在旦夕的村民走向安全的生命桥,是一座为公众利益而不惜轰然倒塌的生命桥。其二是重点指导学生揣摩文中描写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有关语句,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向互动中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灿烂的人性光辉:作为一名村支书,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坚守岗位,镇定自若地指挥村民有序撤离,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他像桥一样给人安全、令人信赖;作为一名党员,在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面前,他牢记党性、不徇私情、舍小家保大家,架起了一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作为一名父亲,在生死攸关之际,他舐犊情深,舍己为子,像桥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三是指导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升华情感,获得启迪,解决初始阅读疑问。其四是相机指导学生领悟利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珍视初始阅读体验,给予了学生自由多元的精神空间和自主探究的现实可能,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和生命活动的尊重。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