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课堂资源,所选的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精神,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优质资源。以课文为范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课程标准不同的要求,我们依托课文进行仿写训练,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形式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法”,学生才会“有法可依”。
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句式模仿
教材所选文章文质兼美,都是精挑细选之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最重要的是它们语言丰富、生动、规范,布局谋篇独具匠心。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课文的构思立意、遣词造句,让学生在写作时只能“神似”,不能照抄。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雨点》,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句式一样,表达方式一样的课文: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我指导学生认真品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以后,要求他们熟读成诵,然后仿照课文的句式,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又是什么样儿的。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教师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脑海中再现,并能以课文为例,说出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或带来的变化。学生这样写道:“雨点落在山坡上,在山坡上玩滑梯。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打滚。雨点落在树枝上,在树枝上荡秋千。雨点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做游戏……”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迸溅。
二、创造模仿
人物外貌、动物外形、迷人的景物、热烈的场面等都是精彩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更换结构练习写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片段,就是创造模仿。
例如,教学《“东方之珠”》这一课,课文的第五小节是围绕“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来具体描写了港湾里的彩灯和马路上的车灯。课堂中将练习与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可引导学生围绕“一到休息日,大街上就热闹起来”进行创造性的写话。学生仿照文中的思路,很快就想到了节日的马路、商店和夜晚等热闹的场面,很快就写出了一段描写具体生动的话:“一到休息日,大街上就热闹起来了。来来往往的汽车、摩托车、电瓶车川流不息,商场里更是人流如潮,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消费,有的买衣服,有的买化妆品,还有的买鞋子……人们边逛边看,个个脸上笑开了花。一到夜晚,灯火通明的大街上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汽车一辆接一辆,明亮的车灯不停地闪烁着,宛如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真美丽!”
三、篇章模仿
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写的方式,也就是模仿课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进行写篇的训练。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课文单元的安排,都是“以内容分类”的,话题结构凸现了人文精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并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展“大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我在教学每个单元的课文时,都侧重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捕捉文章的中心,然后依据中心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并弄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明确文章中心思想,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组成文章的基本思路,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等,最后指导学生仿写。我让学生先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物,然后模仿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来。
例如,教学完《石榴》一文,我让学生讲讲自己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并让他们按时间先后顺序仿写。一个学生仿写出了《我爱故乡的桃子》:“我的家乡在鱼米之乡——常州,那里的家家户户都种有桃树。阳春三月,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桃树也被唤醒了。曲曲折折的桃树枝上开满粉红色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彩霞。娇艳欲滴的花儿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群群‘酿蜜大师’——蜜蜂来采花粉酿蜜。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不久,桃树上已满是青青的小桃子,核桃般大小,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乒乓球,微风吹来,小桃子轻轻摇动,好像在跳一曲‘乒乓舞’。到了立夏时节,桃子成熟了,先是青色的,逐渐变得半青半黄,最后变成黄中带红,沉甸甸的,树枝也被挂弯了腰。熟透了的桃子上面都有一层细细的毛,桃尖红红的,像是小姑娘羞红了脸躲在绿叶丛中,笑嘻嘻地张望着这五彩的世界。这时,你摘下一个熟透了的桃子,剥开皮,轻轻地咬一口,凉飕飕、甜津津的,真让人清爽无比呀!”这是一个成功的仿写。说它成功,就成功在小作者经历了由“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在作文时,学生有了要写的材料,又有了写作的方法,根据范文各自然段里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写起作文来就有了兴趣,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生动。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通过以上案例说明,仿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提高中差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地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模仿作文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