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2011-12-29 00:00:00汪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7期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囿于智力和心理的不成熟,在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会找不到切入点,或者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是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看不到内在的意蕴,这对学生接受思想熏陶,提升思想意识,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点部分,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分层次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的文章虽然不长,难度也不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只是概念上、轮廓上把握了,但是在思想内容上,却往往只是掌握、理解了部分,整体观念还不是很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完成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让学生经历初读、细读、精读三个阶段。而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强烈的层次感,很难在阅读中自己形成不同阶段的阅读策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了。教师应该针对每个阅读阶段,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完成。但是,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让学生在由浅到深的问题引导下,进行课文的阅读。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与阅读教学的阶段要求相适应,要讲究提问内容的层次性,即不同的阅读阶段,提问内容设计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在初读课文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文章脉络。这一阶段的提问,以叙述性问题为主,提问方式为“是什么”。如在《世界多美呀》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层次进行阅读教学。在第一阶段,也就是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①课文主要是讲什么内容?②作者的感情怎样?这是第一层次的提问内容,学生一般都能解决。
  而第二阶段,也就是细读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提出这样的问题:①从课文中你能说说世界的美在哪里吗?②作者为什么感到世界是美的?这样的细读课文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分析文章的内在联系,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是教师教学的核心阶段。
  第三阶段,也就是精读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较深刻的问题,提问方式为可以以学生的主观意识为主导:“你觉得怎么样”、“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等。如可以这样提问:①你觉得我们的世界美好吗?②如果你觉得美好,那你觉得你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么做呢?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也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多的认识,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二、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计划地选择教学方案,有层次地推进学生的阅读训练,使学生由此而学会分析阅读文章的方法,形成读文章的一些基本的思维程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但是,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探索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只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础层面。而为了让学生更了解作者思路的表达程序,循着作者的思路,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文章,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着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又回归到整体的思路,按学生的思维规律,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方法,进行相关的阅读探究,提高学生分段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事件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也就是根据作者写作的思路,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进行阅读探究。如在《司马光》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故事发展的脉络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司马光救人的经过。按照作者写作的思路,文章可划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段。而在三个阶段的引导学习中,教师可以“推翻前提,进行假设”,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司马光在听到救命声后,在附近找不到石头,那应该怎么办?”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找到其他的办法,这其实也是对学生进行“危机处理”教育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自救能力的提升。
  三、兴趣阅读教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就会极大程度地被激发起来,产生主动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为语文阅读训练搭建良好的平台。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一定要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再创设一定的情景,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并以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及好奇心进入阅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愉快地阅读。例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探索与发现”栏目中关于埃及金字塔的纪录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围绕着金字塔的谜底开始进入课堂阅读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的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阅读的过程,也是心灵不断净化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也获得乐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