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三年级读写结合训练

2011-12-29 00:00:00杨杨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1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可见,读写是相通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如何在这一阶段抓好读写结合训练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在阅读中指导观察方法
  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这种能力只是初步的、朦胧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读中学观察。如《西湖》、《石榴》、《庐山的云雾》、《花瓣飘香》等这些课文,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我们在读讲这些课文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例如《西湖》一课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抓住西湖的山和水来观察;再如《石榴》一课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石榴成熟的过程。在学习了课文的观察方法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观察方法迁移到习作上来。我让学生们根据单元训练的要求,观察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其中有位学生是这样写道:
  走进校园的大门,只见草坪上的小草已经不像春天那样嫩绿,开始穿上了金黄色的外套。而草坪上的那两株桂花树却长得更有精神了,此时树上的花儿开了,一簇一簇的小白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操场旁边的小树被秋风吹黄了,许多叶子在空中飞舞着,打着旋,缓慢地飘落下来,给操场铺了一块金色的地毯。
  操场的左边有一个圆形的大花坛。花坛里种着许多花,有粉红的月季,淡黄的菊花,深红的鸡冠花……可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数鸡冠花了。这时,鸡冠花的叶虽然也泛黄了,但它的花由于极像公鸡头上的冠而特别受人喜欢。鸡冠花的颜色有黄的、红的,也有紫色的,美丽极了。微风吹来,一种淡淡的香味便从鸡冠花里散发出来。
  小作者采用了空间顺序对秋天的校园进行了描写。在景物的描写中,小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并且每一个空间都有了秋季的实照,同时重点突出了“圆形的大花坛”,令每一个人读完文章之后,都不由得喜欢上这秋天的校园。
  二、在阅读中理解构段规律
  学生学会观察只是一种感知手段,我们还要及时地帮助他们能有条理地把观察所得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段落仿写可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