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差异 发幽探微

2011-12-29 00:00:00夏国荣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8期


  新课程实施以来,因为使用版本的不同,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同一篇课文有时会有细微的差别,特别是文言文,在传抄的过程中会稍有差异。这些幽微之处极易被人忽略,而正是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往往蕴藏着宝藏,有着丰富的意蕴,值得我们去探寻发掘。应该说,每个版本都各有优劣,通过比较,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之心,更好地理解课文。下面从以下几点谈一谈版本差异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抓住差异,分析作品主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人教版)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苏教版)
  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其实就是一个标点符号的差异。可这一处不同的标点符号,却能表现出不同主题。人教版连用三处逗号,一气贯注,显示的是六国破亡之迅疾,阿房宫建造之容易,让人感受的是秦国强大的气势。而苏教版则在中间有一停顿,能给人留下想象和疑问: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这就更能体现秦兴之骤,阿房宫工程之浩大,从而更能体现秦之骄奢,人民苦难之深重,也就为后面的“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张本,更好地揭示了主题。如果抓好这一点差异,请学生仔细辨析揣摩,相信他们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通过比较,鉴赏语言特色。
  
  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
  强虏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教版)
  这句话很多学生在学这首诗之前就已经会背了,而所背的大多是按“樯橹灰飞烟灭”版本来的。那么到底哪句好呢?如果采用“强虏”,应该是从 “强虏”二字的字面意思说明曹军的强大。据史料记载,当时孙刘联军只有5万人马,而曹军号称80万众,力量悬殊,用“强虏”符合历史事实。赤壁之战对孙刘联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曹军给烧了。越是强调曹军的强大,越能突出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而如果采用“樯橹灰飞烟灭”,则是因为用“樯橹”能突出曹操的水军,而水军是这场战争中关键性的角色。
  如此来说,二者在意思的理解上难分伯仲。但从修辞角度看,则是“樯橹灰飞烟灭”更胜一筹,一是与“灰飞烟灭”的字面意思更一致,连贯更顺畅;二是文学要讲究艺术美,“樯橹”则是以少总多,以部分代整体,突显出意象美和画面感;同时诗贵含蓄, “强虏”二字则太直接了。通过比较,学生会在探究的过程学会对语言的品味,同时获得能力的升华。
  
  三、通过辨析,感受作者情感。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