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课程,新形势,都要求语文教学要不断创新,从而适应学生学习语文的新要求。而语文教学的创新,核心是课堂的创新。创新不等于推翻传统,另起炉灶,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该坚守的坚守,该变革的必须变革。概括说来,创新的语文课应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实”,主要是指语文课教学的内容要充实、真实、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要努力追求实效。在教学实际中,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并没有在学生的心目中获得应有的地位。许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的语文课空洞无物、空乏无味。课堂上师问生答,你说我说地热闹一阵子,学生感觉无痛无痒,最终感到没有什么收获,大脑仍是空空如也,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着的一个“虚”的弊病。细细分析,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化、肤浅化,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思想浮华等因素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虚空、不实。虚空的课堂显然是低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会有真正的生机和活力,不会有持久而深入的吸引力。因此,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学作风,必须有求实的精神,在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手段选择上,以实效为标准,以一颗平常心,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一些东西,让学生有切实的收获才行。
“活”,就是指教法灵活,课堂气氛活,教学组织和安排有所创新,学生思维个性充分张扬。灵活、创新的教学,是保持语文课堂活力的重要条件。有活力的课堂才有可能是高效的课堂。如果课堂死气沉沉、机械呆板、僵化凝滞,则很难达到师与生、教与学的有力互动。如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死板地讲,学生死板地听,从而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高耗低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病。语文课堂教学要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从时代与社会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创新的手段,秉持创新的理念,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的人文性、时代性、丰富性等特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缤纷多姿,决定了语文教学空间的深邃与阔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没有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教学手段,就很难在语文的天空里展翅高飞。
“美”,是指语文教学应该给人带来美感享受。这种美表现在教师的语言美,教学内容里面所包含的情感美、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等。语文是语言的艺术,是文学的艺术,其艺术气息较之一般的文化课程要浓厚得多。所以,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往往都具有一种艺术气质、诗人气质,这是语文教师之所以为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特质。艺术的根本特征就是美,因此,语文教师应把语文课上得具有艺术性,而绝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沦为文本的传声筒。语文教师应充分借助文本,在优美的文字丛林里引领学生游览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吮吸丰富的文化滋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人类精神的美,自然的美等,充盈其心灵,提高其境界,培育其高贵的感情,这样的过程是一种美的洗礼,更是美的升华。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由此而生!
(作者单位:汶上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