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读书\\思考及写作

2011-12-29 00:00:00宋端凯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8期


  诗意的语文课堂来自语文教师的诗意。语文教师的诗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状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境界。这种生活境界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那就是读书、思考、写作。这三个因素对教师重要,对语文教师尤其重要。
  
  一、读书
  
  对语文教师来说,读书首先是职业的需要。中外语文教育大家的事实早已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每年、每月读几本书。读教育理论专著,看中外文学名著,背唐诗宋词汉赋,广泛涉猎,博古通今,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这样,语文课上你才能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指点江山、字字珠玑;才能讲得有灵性、悟性和魅力;才能讲出文章的真趣、真味和震撼人心的文化力量,从而唤起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总之,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成长,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读书会使自己不再平庸、俗气,不再天天重复自己,而是一天一个崭新的自我。张大千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读书对于画家尚且如此重要,何况对于教师?孔子之所以千载而下令人叹服受人尊重,就是因为他热爱学习,具有高山仰止的大家风范。语文教师不一定是学者,但少不得学者的理想、学识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多一点书卷气,在当今难能可贵。“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常自足。”把读书当成生命的需要,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充满一种爱的激情,会使你心里永远具有葱茏的诗心、燃烧的诗情和蓬勃蓊郁的诗意。
  
  二、思考
  
  人的伟大就是因为人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是人的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能思考。先哲告诉我们,要想有进步,有成就,必须思考。思考,是一种可贵的生活方式。在思考中生活,才是智慧的、充满进取乐趣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生活。思考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一)在读书中思考。教师不读书、不思考,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的落后。只有读书才会有“投石冲开水中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文学、读历史、读哲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二)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亮点、败笔,反思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反思训练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等等与教学有关的环节。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长期坚持教学反思,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造自己教学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三)在教育教学评价中思考。无论是管理部门的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和学生评价,都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较为客观的信息。因此,教师应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将各种评价看作是准确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好机会,并分析原因,以便重新制定发展目标,促使自己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自我,最终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创造力。当今教师生存状况艰难,进行反思又会充满着“独上高楼”的孤独、“衣带渐宽”的辛劳和“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艰难。但是不管多么艰难,都要认识到,要避免上述“可悲”的发生,最可行的办法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充实和成长——这,就是思考和反思。“风中芦苇在思索”,而一旦进入思索状态,那动人的诗意状态就出现了。
  
  三、写作
  
  古人向来重视写书著文,认为这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于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来讲,著文写书,实在是“人生之大事,成材之盛举”。优秀的语文教师都能也都爱写作,钱梦龙、魏书生、于漪、李镇西、韩军等莫不如是。他们写的书,来自于生动感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他们露珠般晶莹剔透的心灵,特别令人喜爱。这样的书“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顾炎武)。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写好文章能提高上课水平。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会写文章的人,上课时会像写文章一样,带着强烈的、诗意的、艺术的、创造的心理去设计,会一点一点、一个一个细节去琢磨,去雕刻。上课了,就像进入艺术创作的境界,语言、表情、身姿都带有艺术的气息,能够完全进入作品之中,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是你的语言,作者的情感就像是你的情感。下课后,又会像修改文章一样去反思、修改、总结。(二)写作能提高你的阅读品质。如果你有写作习惯,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就会认真研读,自觉揣摩作者的立意、布局、遣词造句。这样讲起课来,你就会直接进入文章内部,与作者感同身受揭示出文章内在的不与人同的奥秘,将它的宏富与单纯、广阔与纤细、玄妙与精当、理智与聪慧阐发得通透灵动,妙不可言,学生会听得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三)写作会使你用心品味生活,洞明世事。为了写出好文章,你会自觉地去捕捉生活中、工作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积累学识和感受生活,审视、品味,力求找出它的新鲜、神奇、美妙等独特的意味。这样,你的所有的生活都带有艺术的、诗意的、哲学的味道,就像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一样。(四)写作会帮你梳理思绪。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过程,某一问题原来的认知可能一知半解,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作彻底的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擅长写作的人经常用脑,他的思维就具有超乎常人的广阔性、深刻性、条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他往往能一眼看清事情的实质,并将同类的事情加以整理归类,找出其共同点和差异点。(五)写作能提高你的口语品质。在写作中练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自然而然口头语言的品质也就提高了。经常写作的人,尤其是能写出文学作品的人,他的语言往往是精致的、形象的、充实的、新鲜的、诗化的,一开口就给人非同凡响的感觉。(六)写作会使你更有成就感。每当看到自己付出了心血与真情的文字变成文章,你一定会有收获的快感。渴望权利者往往为被上司欣赏而喜形于色,虚荣者往往为些许荣誉而彻夜难眠,而经常发表文章的人则整日生活在成就感之中,他的生活永远是快乐、豁达、向上的。
  有人说,我也想写作,可是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其实,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学改革等都是可写的范围。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材料。身边事、身边生活、自身教学实际就是最好的内容。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等各位大家哪一位不是写教学实际而著作等身。至于怎么写,一是多读文章,看人家是怎样写的;二是经常写,写多了,自然就知道了写作的诀窍;三是写完后要下力气修改,从材料到构思到主旨全面思考,直到文字想加、减一个字都难的时候,文章基本就成功了。树用年轮来记录沧桑,教师用写作来提升自我。为了追求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为了自我生命的发展和成长,教师一定要写作。只要把你的感动、你的困惑、你的探索、你的梦想变成文字,你的生活、生命就会进入一种诗意的境界。你的气质、情怀、内心世界会逐渐变得纯净澄明、细腻丰富。
  如果说实践成就教师的底气,阅读滋养教师的灵气,思考促进教师的锐气,那么,写作造就教师的名气。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用阅读、思考书写我们的心灵史,用写作记录我们的教育史。
  (作者单位:运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