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日记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创新点

2011-12-29 00:00:00赵小燕邢晓波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11期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写作应定位为学生的一种表达需求,要体现“言为心声”,要降低门槛。我们知道,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而记日记则是给自己看的,也就等于自己和自己说话。跟自己说话与跟别人说话相比,没有任何精神负担,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心理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用不着担心别人说好说坏。通过日记写作,可以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表达真切体验。在日记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创新点。
  
  一、写作内容创新:“写实”+“写虚”
  
  关于学生日记的分类问题,存在几种不同意见。日记研究专家程韶荣依据学生日记的目的、内容和知识状况以及生活体验,提出了“三分法”,即“要闻式”、“随笔式”、“系列式”。高志华教授主编的《中学生作文学》一书将学生日记内容分为五大类:描写客观世界、说明客观事物、刻画内心世界、臧否人物,指点江山、表现创作潜能或幽默感。笔者认为,日记如何分类并不重要,关键是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我们日记写作的内容。我们一直强调中学生作文要写真实的生活,要说真话,抒真情,这一点毋庸置疑。日记须把写真话放在首位,因为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应该真实地描述现实、反映现实。脱离现实的写作是水中捞月,缘木求鱼。日记要求写真实的生活,并不排斥想象,也就是虚构,提倡虚实结合。事实上大多数文章都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写实与写虚的统一。文章可以描摹生活的原始状态。但应该肯定不同程度的虚构对一部作品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学生既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还要学会美化生活,要学会去粗取精。日记写作也应该符合“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可以在不破坏写实性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艺术加工。
  
  二、写作形式创新:小组循环日记+个人日记
  
  小组循环日记就是把全班同学以6~7人一组分成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从星期一至星期日固定每天的写作者,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先由第一个同学写作,写完后交给下一名同学,后一名同学先仔细阅读前一名同学的日记,指出错、别字,找出不通顺的语句。然后给他写一段评语,再写一篇日记供下一名同学评改,依次循环。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与讽刺。叶圣陶先生提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是摆在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互动改评改变了以往由老师包办批改的传统做法,放手发动学生互评作文,让他们在互评中真正互动起来。在互动中相互研讨借鉴,全面提高学生各种作文能力。
  个人日记则由自己自主写作,每天至少一篇,写完后要标明本篇日记的字数。每篇日记字数应在300字以上。
  个人日记要求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如“××日记”、“虫虫试笔”等。每篇日记开头应写明日期,天气情况和自己当天的心情,这些可以用图画和符号表示,作者为自己起的能体现个性的笔名如“知音无限”、“快乐女孩”等。在日记中,学生还可以根据日记内容和自已的爱好配上相应的图画。
  要充分发挥日记组长的监督、督促作用,对没有及时写日记的同学要提醒。每周三、日统一收,防止学生在周末集中写。老师要及时、快速地为学生批改日记,以免日记本在老师手中停留过长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三、激励评价创新:等级积分+展示欣赏
  
  学生写日记在施行一个阶段后往往会出现失去兴趣、应付的现象,我们采用了等级积分加展示欣赏的方法来激励学生:
  
  1.等级积分
  采取无限制积分法。计分按四项:①数量分:每10个字一分;②质量分:按日记内容的精彩程度和思维创造性分别计50分、30分、10分。③书写分:按书写认真程度分别计30分、20分、10分:④错别字分:每出现一个错字、别字扣2分。即:数量分+质量分+书写分一错别字分=最后得分。学生的日记得分每周三、周日各结算一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树立起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提高了日记写作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设立班级“日记擂台”。学生日记每累计到200分,就会得到一个专用标志,每两周进行汇总排序,分别授予学生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日记大王”称号。这样坚持下来,不断激励学生写作。
  
  2.展示欣赏
  日记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渴望这个成果被肯定和欣赏。这种成功的快乐是努力写好日记的原动力。
  我们在语文课中开设了“日记欣赏课”,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一开始由老师挑选一部分或精彩的,或有个性的,或反映一定问题的日记,让作者在日记欣赏课上为大家朗读,听者也可以畅所欲言,让日记欣赏课成为一个学习的空间、展示的空间和思想交流的空间。日记欣赏课的形式,可以选取典型日记,教师自读自评讲;可以分组竞赛,每组自选两篇日记,学生上讲台朗读并做简要评讲,就日记质量和朗读水平进行评分;也可以由教师随机抽几篇日记,让学生读一读,由听众发表自己的感受。
  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电脑资源,让学生在电脑上建立日记文件夹,以自己喜欢的名字命名。精选满意的日记,在电脑上编辑好插图、目录、页码等,打印出来,做成一本本“精选日记”书,在班级和学校进行展览。
  
  四、写作指导创新:方法指导+情感交流
  
  进行日记教学,必须要在写作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而不是简单地布置写作任务。否则学生不得要领,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关于日记指导,基本原则是: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自由随意,提倡个性化,允许有自己的独创。指导讲究针对性,一次围绕一个专题,逐个突破。另外,为弥补课堂日记指导不足,还可以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日记写作。如《青少年日记》杂志中的“同龄人日记”、“我与日记”、“日记信箱”等栏目,学生读后就很受启发。
  老师在批阅日记时,要根据学生反映出的问题、流露出的思想在文后写上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话语,以便及时地解决问题,使日记更具人文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搞好日记教学,促进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大胆想象,在长期、主动的练笔中写出有个性、有灵性的东西,应该说是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探索下去。
  
  (作者单位: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中心学校海阳市行村镇第二初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