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文章“花枝招展”

2011-12-29 00:00:00单猛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11期


  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它是高中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文体。这种文体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综合素养。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求“真”,让纯真的心灵浸染真实的生活
  
  老舍先生曾说:“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写作时,学生的心灵要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无所顾忌,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真体验。
  由于每个人阅历不同,观点、性情也有差别,即使同一题目自然也不会写完全相同的内容,更不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学生应该自由选取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放开胆量去写,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要求说出真心话、描述真感觉、表达真性情。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得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可以随心所欲。让纯真至美的心灵浸染到真实的生活中来,这样的文章方能打动别人。须知,不能打动自己的文章怎能打动别人?胡编乱造、信手涂鸦的情节如何感动他人?
  
  二是求“细”,让细腻的描写还原生活的原貌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就是我们很熟悉的语言、动作、外貌、环境、心理的细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是因为其中父亲买橘的背影被刻画得感人至深。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能够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要表现的情感也就随着这些细节刻画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反观许多考生的记叙文写作,大多数是泛泛而论、泛泛而谈。描写不具体、抒情不细腻,空洞抽象、平淡单薄,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不能打动人心。细推究之,缺乏细致的观察、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作文总是需要亮点的,没有太阳你就给我月亮,没有月亮你就给我星星甚至萤火虫。因此,在写作中,细节的精心选择和恰当运用往往会成就一篇感动人心的高分作文。
  而对于细节描写技巧的锤炼并非朝夕可就。首先,关键在于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节描写要求符合生活实际,是真实具体的。细节来源于细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对外界始终保持着敏感,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细节描写之源。反之,如果不细心观察,即使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也写不出动人心魄的文章。二是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积累优秀作品中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断,揣摩它们所描写的角度、层次和手法,经常练习仿写。日积月累,细节描写的水平会大大提高。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是由一个个感人、鲜活、生动的细节建构起来的。血肉丰满的形象、真实可感的细节,远远比绞尽脑汁虚构得来的情节感人。
  
  三是求“美”。让健康的情趣升华自己的人格
  
  选材除了求真、求细,还要注意求美,也就是材料的选择要考虑旨趣的高下。如家乡特有的景物之美、乡间生活的田园之美、人际关系的和谐亲密之美、人民的勤劳善良之美、珍爱劳动成果的朴实作风之美等。这些美点都能够催生真情。只要学生将这些美的情愫镀上精美文字的光泽,便会触动人美好的记忆,碰撞动情的火花,引发人的共鸣,从而激发创作的热情。
  要努力避免选择低级趣味的材料,如涉足早恋禁区、道德禁区、思想偏激、消极的选材。这些东西无助于形象的塑造,有的甚至为读者所不屑甚至不齿。文以载道,志趣高雅的选材能体现作者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为读者所青睐。志趣高雅的评论和抒情,是评价文章优秀的基准。
  
  四是求“波”,让波澜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
  
  古语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谁都不喜欢看平平坦坦、一览无余的山。“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回,便是死水。”(脂砚斋语)写文章也是如此,平铺直叙,一览无余,会让读者兴味索然,味同嚼蜡。考场作文能够一下子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并且让他自始至终感到审美的愉悦,其法宝之一就是要使作文掀起波澜,尽量做到曲折多变,摇曳生姿。
  制造文章波澜,常用顺逆法。顺逆法是一种通过对事物发展的顺势和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浪迭起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与顺势相反的趋势。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中就有一段精彩文字,成功地运用了顺逆法。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看戏有希望了,顺势)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事情发生了变化,逆势)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绝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就给别人定下了。(补充说明叫不到船的原因,逆势)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外祖母生气,替我抱不平,看来有希望了,顺势)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地嘱咐我,说万不可装模作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母亲竭力阻止我去看戏,看来没希望了,逆势)
  这段文字写我到赵庄看戏前的一段波折,如果不用顺逆法来表现,就会显得很平淡。若不把这段波折写好,也就不能突出“我”想去赵庄看戏的急迫心情。鲁迅先生深谙此道,因此在看似平常的叙述描写之中,却波澜暗涌。
  总之,记叙文写作在题材上要求真,解决“米”的纯净问题;在细节上要求细,尽力让文章如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上的心动女生一样“花枝招展”;在立意上求美,让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文章更加的“阳光”;在构思上求波,让文章展现事件或人物矛盾冲突时尺水兴波、曲尽其妙。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也才能在占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上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沭阳国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