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默写进行到底

2011-12-29 00:00:00朱耀照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11期


  在高中语文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很多,而要求默写的篇目几乎没有,以至在一些教师眼里,背诵跟默写并无差别,以为会背诵就是会默写了。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会背诵并不一定会默写,从背诵到默写,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时,曾经做了一项试验:就《劝学》全文在背诵基础上默写,然后对默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两个班100人,全对的仅为5人,错5字以下的为35人。错10字以上的30人,其中10人默写不全。就错别字出现频率来看,出错率较高的有:致、至、已、鳝、利等。对这些字出错原因分析,发现几种常规性错误。
  1.笔画随意性错误。许多学生把“学不可以已”的“已”写成“己”。同样,把“参省乎己”的“己”写成了“已”。有的甚至把“君子曰”的“曰”写成“日”。还有的遗忘了一些难写字写法,就胡乱写了一个,错误五花八门。
  2.音近字的混淆。“金就砺则利”的“利”,写成了“厉”。“声非加疾也”的“疾”写成了“急”,“参省乎己”的“省”写成“醒”。
  3,音近形似字的混淆。“驽马十驾”的“驾”写成“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鳝”写成“蟮”。“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至”,大多数学生相互混淆。
  4.通假字问题。“君子生非异也”的“生”通“性”,许多学生便把“生”写成“性”。同样错误的还有“虽有槁暴”的“有”变成“又”、“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成为“智”。
  语文默写存在诸多问题,是笔者始料不及的。默写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严格地说,它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默写能加强对语句的理解,提高语感能力。理解课文有助于默写,而默写反过来更可以巩固对语句内容的理解。默写时,对某字的斟酌是对语句的理解过程,默写错误往往由语句的理解不正确引起。所以对默写错误的一遍遍纠正就是一步步接近准确理解的过程。其次,默写还能夯实学生的文学底蕴,丰富学生的语言宝库,为写作准备素材。因为名篇名句是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和形式都有独到之处。学生如果在背诵默写过程中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多次受其熏陶,就会在写作中准确引用或自然流露。再次,默写可以养成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默写涉及回忆、再现、信息释放、书面表达等多项内容,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在默写的过程中,学生心无旁骛,精神高度紧张,思维异常活跃。它强化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默写还能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少写错别字。
  正因如此,在语文会考、高考中,都有名句默写的内容,用以全面考察学生对名句的掌握程度。当然给分之严也前所未有,错一字便错全句。为了强化学生默写内容,考试委员会在每年会考、高考的语文考纲中都附有背诵指定篇目,以此作为名句默写的依据。对这些背诵篇目的默写便成了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提高默写准确率呢?以笔者经验,要做到以下三点:
  1.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默写重要性。应让学生体悟默写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切实重视默写,做到不敷衍,不随意。把平时默写与备考以及丰富文化内涵联系起来。
  2.理解课文。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把读书与理解结合,则效率更高。笔者以为,读书有三个层次:读熟、背诵和默写。这三个层次都需要理解。但在这三个层次中,尤以默写理解为最。以默写《劝学》常见默写错字为例,“致”与“至”易混,就在于它们之间意思区别不明。“至”是“到”的意思,而“致”还有“送达”之意,如此致、致意等。学生明白此区别,就不会写错了。“鳝”与“蟮”,鳝是黄鳝,蟮为蚯蚓。有些学生犯如此错误,就在于他们不知这两者的区别。
  3.举一反三,强化训练。张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他的学习方法是“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默写也应如此,一遍不够,再默一遍。有错要重写以纠错,无错要重默以巩固。教师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反复进行默写训练,让学生及时发现并改正错别字。对默写中出现的顽固性错别字要进行纠错辨析。要采取多种形式的默写,全篇默写、整段默写、名句默写交替进行;教师全批、学生交换批改及自批自改相结合;课内强制默写与课外自主默写同步进行。组织形式多样的默写比赛,提高学生默写积极性。养成学生勤于默写、乐于默写的习惯。
  
  (作者单位:浦江县第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