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应重视书写教育

2011-12-29 00:00:00刘火苟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11期


  笔者有幸参加了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阅卷,所在的阅卷组主要负责批改填空默写题。考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是制约评卷速度、造成评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行書连笔,行草省笔、卷笔,另外还出现了繁体字、民间俗体等废弃的字。诗词默写要求每个字必须正确工整,不能写错字、别字、不规范字。用此标准来评判,恐怕多数学生会得零分。可叹的是很多考生知道答案,但写的“不规范”、太潦草。“来即我谋”,行書的“即”一笔写成,左半部分下面的一点被省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很多考生都对“高”字的行書笔法很熟悉,一笔挥就。尽管考前我们也一再警示学生要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但当其进入答题状态后,对于内容的关注(写什么)远远重于对形式的关注(怎样写),“得意忘形”就是很简单的道理。这些若严格遵守评分标准来评卷是不给分的。是考生态度不认真、有问题吗?不排除有这种情况。但高中三年的艰苦学习为此一刻,相信谁都清楚高考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觉得不单单是态度问题,而是一个書写技能和書写习惯的问题。当考生思考如何作答的时候,笔下的書写形态就基本上由書写技能和习惯决定了。也就是说,造成这种潦草、失范的書写形态主要原因是由于考生的書写技能不过关,没有养成良好的書写习惯。
  学生的書写技能和习惯主要由学校语文教育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反复强调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并对硬笔和毛笔都做了相应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書写规范、端正、整洁。”2001年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有类似的表述。
  为什么经过长时间的语文教育,学生的書写却并不规范?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学校语文教育对書写教育的忽视。语文教育包含听说读写四方面,其中写包括汉字書写和写作。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校对语文教师进行工作业绩考察时,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语文老师迫于分数的压力,常常将原本就很少的写字课占用,只重视可以量化的学习内容,忽视学生的書写技能、习惯培养。
  第二。语文教师書法素养的欠缺。许多语文教师自身缺少过硬的書写功底,板書潦草,随意而为,批改学生作业也同样潦草。教师的書写方法、态度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被学生所模仿。, 第三,电脑打字对用笔書写的冲击。在信息化社会,电脑已经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今天文档处理基本依赖于电脑。电脑打字既方便又快捷,学生也早就使用电脑打字了,并逐渐形成依赖心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不用写字,电脑完全可以代替。这是导致書写教学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
  良好的書写不但有益于人与人沟通交流,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审美价值。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迹就是他的形象、名片。汉代扬雄在他的《法言》中提出:“言,心声也;書,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書写形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的素质修养、态度风貌。
  書法教育固然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职责,但语文教育对于書写的教育责无旁贷。而且,语文课对于作为艺术教育范畴的書法教育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结合识字、阅读来进行(如王羲之的散文经典兼書法经典《兰亭集序》)。它能有效地传递書法的文化魅力,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命价值,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在语文教育中如何进行書写教育?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書写方法。这包括:写字的姿势,握笔的姿势,笔顺笔画的正确書写,字的间架结构安排等。本文开头提到的考生出现笔法混乱、字迹潦草等问题很大程度是没能掌握書写技能(如正确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的安排不合理等等)造成的。
  其次,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書写兴趣。教师自身要加强書法训练,做好書写示范,牢记教育无小事,不随意潦草板書,给学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还可以开设書法兴趣班,用名家名帖展示書法的艺术美,它们或俊逸、疏朗或粗犷、不羁,易于激发学生的書写兴趣。
  再次,语文作业不宜采用电子稿、打印稿。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我们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其工具性的一面即基础训练不能放松。書写属于重要的基础技能。由于汉字数量庞大,笔画繁简不一,结构复杂,書写训练应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最基本的要求是认真、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書写习惯。因此,语文作业要求学生一律采用手写稿。学生只有在亲自接触纸笔,经常写字的过程中才能提高書写技能、培养良好的書写习惯。否则只是空谈而已。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