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原始观念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原始性课程资源。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对相关内容已经具有一些初步的、原始的认识和观念。这些初步的、原始的认识和观念,以及相关的旧知识称之为“原始资源”。“原始资源”对于新知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绝不能视而不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学生的“原始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有知识和正确的生活经验及原始观念;另一类是错误的和易于发生负迁移的“原始资源”。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原始资源”组织教学。
一、运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及原始观念学习新知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原始观念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资源,这类资源运用好能成为学生学好新知的支撑点。利用之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以鼓励学生对新的数学现象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比的性质”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下面一组学习材料:1∶2=1/2、2∶3=2/3、3∶6=3/6=1/2、4∶5=4/5、4∶8=4/8=1/2、5∶7=5/7。然后学生提出问题:“1∶2、3∶6和4∶8,它们的前、后项都不一样,为什么比值都相等?”这一个问题提在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学生之所以能面对新的数学现象提出这样有质量的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并利用了“比”和“比值”的“原始资源”。
2.用以引导学生提出或预测问题解决的假想。
学生对问题的假想,以及对假想是否有效的预测是以其“原始资源”为基础的。“如果不是以这些已有的观念和经验为基础,学习者就不可能对新的数学现象提出问题,也不可能预测解决问题的假想是否有效,或者区别出与现象有关或无关的特征。”例如,在“圆的面积计算”教Ktqo95OIM+TAId91luKwvA==学中,我创设情境提出如下问题:“圆的面积计算我们还没有学过,请同学们猜猜看,怎样才能找到计算圆面积的方法?”经过沉思,有学生提出:“可以想办法把这个圆的面积通过割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再借助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到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的这种假想,就是借助已经具有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的活动经验这一“原始资源”的支撑而提出的。
3.用以创设积极而愉悦的问题情境。
创新始于问题意识,浓厚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参天大树得以成长的肥沃土壤。而问题意识是从积极、愉悦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这种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是顺利推进课堂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例如,在“时、分、秒”一课的导入时,我创设了以喜羊羊、灰太狼和魔法钟的故事为主线的问题情境。“今天有几个小动物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我随即出示了喜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等图片,接着说:“有这么多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它们的心情很激动!喜羊羊早上5∶00就起床了。你们呢?”有的学生说:“我也很激动,我是6∶00起床的。”有的学生说:“我是6∶30起床的……”教师说:“对了,钟表是我们用来计时的工具。狡猾的灰太狼发明了一个魔法钟,如果羊群里读不出他设计的时间,那么魔法钟就可以让时间停止一分钟,灰太狼就可以把一头羊咬死。你都认识哪些?能帮助喜羊羊渡过难关吗?”我逐一出示2∶00、6∶30、8∶00、9∶05、6∶25、10∶30等钟面图,指名试读相应的时刻,并把有争议的9∶05、6∶25等钟面图挂在黑板上,然后引出问题:“这几个同学都读对了吗?像这样的时间,到底怎么看、怎么读、怎么写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时间。”在这一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学生积极、愉悦地投入了新课的学习。很明显,如果不是已经了解学生掌握了有关钟表的一些知识,以及熟悉喜羊羊、灰太狼的一些故事情节,我是不可能创设出这样的教学情境的。
二、巧用错误的和易于发生负迁移的“原始资源”学习新知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的学习有着正迁移或负迁移,教师在教学中常见的做法是: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对于“负迁移”,更好的做法是“巧用”。那么,如何巧用错误的和易于发生负迁移的“原始资源”引导学习新知呢?
1.在学生生活经验这部分“原始资源”中有些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地球是一个平面”,“过一个生日就长了一岁”,等等,对于此类资源,如果事先了解,正确运用,就会对引导学生学好新知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有位教师利用学生“过一个生日就长了一岁”的生活体验创编了一道题:“有位老爷爷某年2月29日过第19个生日,你们猜,当年这位爷爷几岁?”很多学生从“过一个生日长一岁”的体验出发,脱口而出“19岁”。教师反问:“有19岁的老爷爷?19岁的人就能抱孙子?”学生哈哈大笑,笑声激起了疑云:“难道过一个生日不是长一岁吗?”教师乘学生大疑大惑之际,展开了新知“闰年”的教学,使学生的兴趣自然浓厚,增强了教学效果。
2.有些旧知识和生活体验易于引发学生学习上的负迁移现象,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始资源”,如能正确对待、恰当运用,对于启发学生思考、提升和学好新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整数范围内“你比我多几”就是“我比你少几”,到了分数范围,学生就会误认为“今年比去年增产10%”就是“去年比今年少产10%”而发生列式和计算上的错误。如果通过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学生就会明确区别,加深理解,从而达到“化错为利”的功效。再如,“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对于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正迁移的作用,而“分数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对于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又有负迁移作用。因此,在讲解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与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进行对比。我通过对比,明确异同,不但排除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对百分数的干扰,而且巩固了正迁移的成果,使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化、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