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011-12-29 00:00:00康丽鸿
考试周刊 2011年24期


  摘 要: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得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口语交际教学训练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语言,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学生应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树立合作精神。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听说能力是当务之急。所以,新课标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在民主、宽容中让学生“说”起来
  我们应培养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在以发展学生听说能力为重要目标之一的语文课上,许多学生的嘴却很“紧”。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甚至有些学生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嗤笑、抬不起头来,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说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叫王鹏,多数同学对他没有一句赞美之语,平时总听到有关他的缺点挑刺的话语,却从来没听到过一句赞美之词。是他没有闪光点,还是孩子们看不见别人的优点?不,都不是,是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赞美别人的习惯。一次,在口语交际课时,我一走进教室就兴致勃勃地表扬起听到铃声马上就坐好的学生。受到我表扬的学生坐得更端正了,其他学生也不知不觉地挺直了腰板,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我随即在黑板上写下了“学会赞美”四个大字。开始,我赞美了部分学生,这无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再让学生去赞美身边的人,就水到渠成了。我言犹未尽地说:“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赞美的人和事,只要你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受,你就能发现,你身边的同学是最可爱的,老师是可敬的,你们愿意用你的语言来赞美一下吗?”
  不一会儿工夫,班里许多学生举起了手,有的说:“赵薇主动帮我打扫厕所,我很感动,她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学习,我要对她说声‘谢谢’。”有的说:“华明、周兰中午一到班就忙擦讲台、饮水机,擦得很于净,也值得表扬。“小调皮”王鹏主动帮值日生拖地、掸桌面上的灰尘,受到了班长的表扬。这时王鹏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一次巧设的话题,竟引起很多学生不同的赞美。我都给予了肯定,最后进行了小结:“同学们,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十分冷漠,很少真心诚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矫正狭隘自私和忌妒心理的过程;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伤害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你的友谊。希望从今天开始,同学们都能相信自己、赏识他人。”此后我耳边状告的话语逐渐减少了,向我汇报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每个同学都在努力改变自己,都想着自己幼稚的心灵里有赞美的阳光。
  由此看来,以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使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文明交际,学会赞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一个学生的活动及体验也都是异彩纷呈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我们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制定活动方案,把学生校内的学习、校外的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本地的课程资源状况、乡土文化、乡土历史等内容,给学生提供的口语交际的情境、交际实践的平台。
  如:《认识种植蔬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家乡的荷藕》、《走进茭白》、《走进芡实》等活动通过学生零距离接触本地的水生植物,了解其外形特点、营养价值、种养知识,亲身感受家乡水域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这些种植对家乡农民带来的生活情趣和益处。在《家乡的鱼》、《龙虾》等调查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营养价值、美食方法,而且感受到了它们对家乡人民产生有益的影响,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家乡农贸市场ABC》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能走出教室、迈出校门,深入社会去看一看,走一走,访一访,感受身边的点点滴滴。于是,我又根据本地历史背景和学校自身因素,开展了以“知家乡变迁,生爱家乡热情,塑家乡新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变革,了解家乡的基本设施与布局,调查家乡道路、河流、交通情况,观察了家乡人民居住环境,等等。高年级的学生探寻了家乡的文化生活,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家乡,也孕育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本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实践活动中我还分别以《森林之宝——竹》、《走进竹编厂》为主题,带领学生了解其品种、生长过程、价值,并把资料展示在班级墙报上,学校的展示牌上,让学生当小导游、解说员,学生自然口若悬河、如数家珍地向人们介绍……
  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有了认识世界的能力,走进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而且使他们的生命和童真在生活教育的这缕阳光中得以绽放,更加激发了他们口语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他们乐于交际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在人生舞台上让学生“动”起来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认识欲望,他们也想评评说说社会上的新人新事,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站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人才的高度,精心设计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中来展开口语交际。如组织学生当冬季防火宣传员,宣传护林防火知识;当小小导游员,介绍家乡的名胜风景;当小记者去采访家乡的变化;当小推销员,推销家乡的土特产;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班队活动,等等。要让学生自主参加组织活动,教师就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教师要从根本上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使他们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由此而知,各种各样的生活内容是学生口语交际的基础,只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地认识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应周围的人和事,才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思想、情感态度综合素养。我们应当把发展与创新的思维结合起来,共同探索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方法。
  总之,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体会才能提高。每次活动,无论大小,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