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2011-12-29 00:00:00王金兰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人类具有一种好奇求知的本性。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成功而不断得到发展。有的学生,因学习失败,学习困难而对书本知识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保证学生既能较为轻松地学懂知识又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自觉学习。
   一、学习内容简洁,线条清晰
   教师应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排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如使用幻灯机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使自己的影子投影到屏幕上,不需用时及时关闭电源。还可创设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如在上高一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之前,可先提一问题:建筑工人在用砖刀砌与地面垂直的墙面时,是否用了什么工具来帮助他判定他所砌的墙面符合要求?如有,是什么工具呢?这样学生很有兴趣,也很认真地开始学习新课,并能以互相讨论的方式,经过认真思考和恰当的应用所学的定义、定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二、学习内容难度恰当,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要求:特优生应加强对其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加深和拓广;中等生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谓的差生则应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使其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不等式”这一章“不等式证明”的学习过程中,对特优生的要求是证明的各种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反证法、放缩法和函数单调性法。中等生则要求熟练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而差生只要求重点掌握比较法、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加工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使用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使得整个身心投入学习当中,以提高课堂效益,减轻课外负担,让学生不再认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是一种享受,从而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四、创设情境,把握教学难度
  数学学习的目标设置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很大差距,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变得令人感兴趣。如在“解析几何”中有关直线系和曲线系的问题,直接使用直线系或曲线系方程,可以很快解决与交点有关的许多问题,思维灵活的学生,用来得心应手,兴趣盎然,思维觉得更加活跃;而思维僵化的学生则很难理解这些方程,更不用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能依靠繁复的计算,势必导致产生厌倦情绪,因而把握教学难度及情景创设是犹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以上的一些措施来看,首先肯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其次,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激励措施,才能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从而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作出我们的贡献。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