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模具专业Pro/E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1-12-29 00:00:00曾勤彬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摘要:本文叙述了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零件模型的分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对零件设计的严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职;Pro/E课程;学习兴趣
  
  Pro/E是当前国内三维设计软件中的主流产品,它的功能涵盖了从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分析计算、生产加工成产品等整个过程。也正是由于它的强大功能,使其成为三维CAD/CAM领域的一个标准,同时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专业课程。
   一、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及学生情况分析
  中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中职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明确地达到一个岗位的目标,胜任一个岗位的需要。
  中职学生总的来说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倦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被动、懒于思考,学习呆板、忽视创新。并且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就业前途感到渺茫,因此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但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施展他们的专长,让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长。
   二、Pro/E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的课程都开设了这一门课程。由于Pro/E软件建模功能强大,涉及的建模方法种类繁多,Pro/E教学强调实践性、可操作性,重视培养学生的零件建模设计技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重视问题的创设
  Pro/E课程是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属于软件应用型与机械型的重合课程,教学过程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少。因此,可通过各种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想学。那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提出任务和问题,设置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困惑和矛盾,让学生去讨论。能使学生通过探索而有所收获,进而产生再学习的热情、再探索的欲望。我在讲授“创建扶手零件”这一节时,我拿出一个扶手实物,让同学们观察,然后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这个扶手零件由哪几部分组成?(2)用单一的某个基础特征能实现它的零件模型吗?(3)要用到哪些基础特征来实现它的设计?特征操作顺序如何进行?通过这些讨论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以讲解典型实例为主,多采用实物对照
  每个初学Pro/E软件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有具体的实物对照讲解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如我讲授“拉伸”这一特征时,就让学生对照自己坐的凳子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观察,对“拉伸”特征的概念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给学生讲解同一特征的不同建模方法,并采用若干种方法,使得建模成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成就感,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典型实例的教学使学生逐渐学会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典型实例的教学体现一种“做中学”的教学形式。
   (三)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对零件设计的严谨性和创造性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向企业输送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维修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将来的工作特点,了解涉及模具专业的操作规程,培养学生对零件设计的严谨性。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具备一些度量工具,如直尺、游标卡尺。鼓励学生应用Pro/E的功能,主动参与机械零件与物品的设计,通过展示实例(如风扇、吹风机等),提出设计主题,并经过思考及老师的指点,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设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的思路能够与教学目的一致。
  三、精心组织实操课,提高上机效率
  Pro/E课程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讲课,而懒于自己动手去操作,无疑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学好Pro/E的。因此,必须精心组织实操课,提高上机效率。在上机实验课中,我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充分准备每次实操任务
  每次上实操课前,我都会布置好本次课的任务。任务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题,是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过的实例,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完成,从而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目的。还有一类是提高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这样一来,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不会坐在电脑前发呆了。
  (二)培养“助教”
  学生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就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每个学生的问题教师都亲自去解决,是不现实的,只能是耽误学生的时间。因此,我会在学期初就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助教”。上机操作的时候,让这些学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前提下做小老师,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对学生相互交流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及时对作业进行评价,指出不足,加以改正
  每次上机课的作业,都要及时进行评价,现场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来,学生在上机操作的时候就有一种紧迫感,遇到问题也会大胆地提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上机效率。对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让他们掌握方法和操作技巧。对于完成得优秀的同学给予肯定,这样既可以鼓励做得好的同学,又让其他同学有学习的榜样,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意识。
  总之,我认为,一种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创造出适合中职教育实情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黄斌生.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七法[J].职教论坛,2002(6).
  [3]邵立新.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标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