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的教改

2011-12-29 00:00:00王银秋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学生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内在价值。怎样进行体育课教学改革是我国体育工作战略的重点,如何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的素质应提高
  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知识面,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不断创新发展,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兴趣。
   二、应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自主性。为学生的自觉锻炼打下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信息、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等一系列因素。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上的气氛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情绪情感等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它和课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上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当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教学条件完备,学生学习情绪就高,收效也好,这时在体育课上就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相反,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的组织方法和练习的方式单调,就不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因此,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生理学角度看,当学生参加有兴趣的体育活动时,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心跳加快,使得体内血糖上升,肌力增加,表现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相反,当学生被迫参加一些没有兴趣的体育活动时,植物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得肾上腺分泌减少,心跳减慢,体内血糖下降,肌力也减退,显得疲劳,精神不振(此时也比较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体育课上气氛生动活泼,学生练习的兴趣十足,情绪高涨,对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总之,学校体育已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教学中,教给学生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应培养吃苦耐劳、树立健康人格,使学生全面发展,使每节课都成为育心、育体、育人的全过程。
   (滦县响堂镇响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