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舞蹈教学与编排

2011-12-29 00:00:00毛杏花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教学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舞蹈教学则是表现与创造的最好体现之一,也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提高舞蹈教学技能也成了我们必修的业务素养。然而,身为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遇到的难题也不少,怎么解决,如何做好?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本人总结了几点个人经验,以期“抛砖引玉”。
   一、观形势,变观念
  几年来我们推行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我们也看到了县市区少年宫、群艺馆舞蹈班假期人数爆满,形势喜人。然而,我们把镜头转向农村,家庭条件的限制以及观念上的保守,成了我们舞蹈教学的拦路石。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因此,不仅要使我们教师转变观念,同时,也要使家长改变观念。
   1. 鼓励教育,多方着手
  鼓励教育不仅是针对学生更应该从家长着手,试想哪个做父母的不想看到孩子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所以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同时更应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闪光面,如在某些节日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表现一番,这样家长在感动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份自豪感,为我们的工作增加了支持的筹码。
   2. 普遍撒网,重点培养
  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学校中有且只有几个“颇有舞蹈天赋”的同学,而大部分舞蹈爱好者则把跳舞作为梦想或自叹技不如人,事实上,舞蹈并非个别人的专利。明朝朱载堉说过:“古有君子生而未尝不学舞者燕而未尝不写舞者……噫,古人自天子至庶人无有不能舞者。”自古至今人就有与生俱来的韵律感,那就需要我们把舞蹈对象放广一点,而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找出适合他们的舞蹈,这样会让学生发现学舞蹈的门槛并非如此之高,也就乐意加入其中,我们的工作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二、重技能,求理念
   1. 理论支撑,自身尝试
  首先,要明确舞蹈不等于动作的简单模仿,必须学习一套基本的舞蹈理论常识,如《舞蹈生理学》《舞蹈教育学》《舞蹈解剖学》,同时,尝试自身参加一些舞台实践,有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不仅仅能告诉学生如何掌握身体的正确姿势,还可以避免错误的训练伤及学生的身体。报纸曾报道过上海一少年宫教师在家训练幼儿舞蹈基本功,由于方法不当造成幼儿终生残废的事例给我们敲响警钟。
   2. 双基训练,锦上添花
  在农村中小学编排舞蹈的目的一般都为应付某次活动或比赛,教师们就走捷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搜寻现成的舞蹈视频让学生模仿着跳,可是由于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模仿的动作是生硬的,感觉是苍白的。对于一些“高难度”的特技动作只能绕道,这样使得整个舞蹈失去了本身的华彩与内在韵味,显得平凡苍白,没有亮点,有类似于广场舞和健身舞之嫌,达不到吸引人眼球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做适当改编的同时,不可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加强技巧性动作的练习,如“前后桥”“倒踢紫金冠”“元宝”“平转接上步掖转”等,以上动作可根据舞蹈实际需要加入其中,增加舞蹈的“难度系数”,为整个舞蹈锦上添花。当然,在训练时切忌操之过急,必须以平时的头部、腰部、腿部训练为基础,练习力量、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
   3. 音乐处理,移花接木
  舞蹈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在编排舞蹈时音乐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作为舞蹈的编排者不仅要会选择音乐,还要学会处理音乐,手法大致有两种:其一,增删处理。如果所采用的音乐长度不符合舞蹈要求那么长则删短则增。如舞蹈《东方红》是运用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音乐编创的,原曲较长编者删去了前半部分。在增删时要注意音乐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其二,剪辑处理。笔者曾编排过一个群体舞《十面埋伏》就采用了“移花接木”手法,琵琶曲《十面埋伏》自始至终节奏比较急促,且没有明显的变化,于是我就将电影《十面埋伏》插曲《佳人曲》穿插于中间,让一个女孩领舞使得整个音乐有了起伏度,自感演出效果良好。当然,制作者必须下载相关音视频剪辑软件及掌握多媒体软件制作技术,常用的软件有“绘声绘影”“超级转霸”等。
   三、舞之美,悟之道
  悟,即为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舞蹈本身要向人们展现美,作为编舞者首先要学会判断美,具有独特的审美能力,就是对美的悟性和灵感,用自己独具的慧眼睿耳寻找美。
   1. 旋律之美
  成功的舞蹈必须具备好听入耳的音乐,舞蹈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章法,自始至终平铺直叙的音乐会让人有提不起神的感觉,切忌将一段旋律毫无变化的反复咀嚼,在创作或收集舞蹈音乐资料时要仔细。
  2. 风格之美
  风格是舞蹈的骨架,没有风格的舞蹈是疲软的。因此,编舞者表现的元素必须与整个舞蹈相符合,动作和音乐风格要匹配,主题和音乐更要相符,还有参加表演的人员年龄要与所展现的主题一致。儿童舞要有儿童的童趣,民族舞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如果张冠李戴就会很可笑的。
   3. 外饰之美
  舞蹈的外饰包括:舞台环境的设计,表演者衣着头饰,表演道具等。它们对整个舞蹈起着烘托的作用,在设计这些时也要考虑到客观实际。比如,在头饰设计时不要影响到舞者的动作展现,背景设计上既要美又要真实展现生活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道具也不要成为舞蹈的累赘品。我们设计的外饰既要修饰舞台又要展现美态。笔者近期编排了一个舞蹈《傲雪》是由同名舞蹈进行改编的。主题是展现梅花与雪搏斗傲立雪中的场景,为营造气氛我把泡沫碾碎特意增加了飘雪的场景,为制造出“一夜梅花开放”的庞大场景。我又让学生十个手指全裹上玫红色的塑料黏贴,尖长的指甲像一朵朵怒放的梅花,各放美姿……
   4. 时代之美
  流行的、现代的往往也易于被人们所接纳。我们在准备排舞蹈时如急于没有题材或选材迷茫时,不妨注意一下周边的事物,关注一下新闻,来一个与时俱进,让人感觉题材新颖的同时佩服你的洞察力。
  农村中小学舞蹈教学任重而道远,城乡艺术教育的差距也需要我们这些坚持在农村艺术教育一线的普通老师不断地努力和探究来缩小。相信我们的努力会换来城乡孩子的同台竞技与共创辉煌。
  (海门市树勋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