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课堂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抓住小学生这一有利的人生阶段,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德育和智育的同时实施美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
我国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充当“升学率”,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小学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5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其结果导致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如此无功而劳,实在可悲,岂容延续。
二、现代社会应实施的课堂美术教育的模式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学美术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轻松愉悦的环境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境,好的心情就会带来绘画的灵感,必然会画出好的作品。所以我认为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明确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创设好的课堂氛围,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所以现社会我们应该有一套全新的课堂美术教育模式,在此就我这几年对于课堂美术教育的探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
(2)讲解、示范注意形象性、趣味性。
(3)为学生作画创设气氛。
(4)知情结合,情意交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现代社会课堂美术教育模式实施的具体方式方法
1. 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选择教材上,我采取了三种做法:
(1)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
(2)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添画,找错改画。
(3)设计生动有味的画题,以吸引注意,激发意愿,突出教育主题。
2. 讲解、示范注意形象性,趣味性
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讲解、示范,运用这些方法时,必须注意趣味性、形象性。
(1)我在讲解示范时,语言注意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
(2)各种示范形式交替运用。
3.为学生作画创设气氛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创作佳境。具体做法是:
(1)教师以情景角色、朋友身份、真诚信任的态度进行巡回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
(2)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儿童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的提高作画水平。
4. 知情结合,情意交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知情结合。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画知识技能与激发其绘画愿望相结合。
如每节课5分钟的简单画练习,引导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变化各种小动物的头像,变化种种表情等,从动物扩展到人物的表情变化。
(2)所谓情意交替。指把凭借兴趣作画和意志努力作画过程相交替。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当小老师,或者改变一下一成不变的师生关系。如“服务公司招生考试”“服装设计一课”,我一改老师身份,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学生作为招聘对象,学生在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中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产生竞争意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绘画,努力画好。教学到一定程度,再调节兴趣,使小朋友始终保持浓厚的作画兴趣。
四、实施新模式的原因
如何完成美术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我们认为,不仅要开设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五、实施新模式所应克服的困难
当然一种新模式的推行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具体方法归纳有以下几点:
(1)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2)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3)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融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
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小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电影电视、讲座、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梵高、马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各种造型语言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其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达到在耳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地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总之,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的创造性思维。
(通渭县陇阳学区水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