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力的反思

2011-12-29 00:00:00刘水洁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文言文的知识虽然是纷纭复杂的,但是只要弄清性质抓住特点,找出内在联系,归纳分类,学会利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就会把纷纭复杂的知识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提高记忆效率。
  一、区别记忆
  文言文和现代文是“源”和“流”的关系。二者之间有不少类似之处,这是它们的共性;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彼此之间也有不少不同之处,这是它们的个性。我们利用其共性让学生联想对比,利用其个性让学生分析辨别的时候,首先把古今差异较大的字、音、词义、句式归纳集中,列出“部分字、音、词义、句式古今对照表”,让学生通过辨别特征进行对比记忆。但是学生记忆难点并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迥异处,而更重要的还在于知识的微殊处。因为差别迥异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好奇和兴趣又恰恰是记忆的直接动机,同时差别迥异的知识在学生大脑中储存的信息不易混淆,容易保持,往往记忆效率较高。而那些区别不大、差异微殊的知识却容易混淆,不易记忆,所以常常应作为重点。
  二、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了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有关暂时神经联系是广泛的、系统的,因而印象深、记得牢。如果理解是系统的理解,那么记忆也就是系统的记忆,而系统的记忆有检索作用,随用随取,得心应手。对多疑的诗词,我们就是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实际归纳,从而使纷繁的词义变得简单而又系统。
  三、规律记忆
  记忆的重要机能是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规律,所以规律的东西容易记忆。文言文的规律很多,有时我们把一些现成的规律,如古文的通假规律、活用实词“破读”的规律等直接教给学生,用规律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多数的时候,则是把一些有关的知识分别集中,让学生反复感知、思考、体验,自己摸索和总结规律。因为是学生经过亲身的、紧张的思想劳动得来的,所以它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比起由于“游戏因素”而产生的兴趣,更稳定、更自觉,所以学得快、记得牢。
  四、分类记忆
  分类记忆,常常可以提高神经兴奋性,易于巩固联系,因而记忆效率高。在分类记忆时,我们特别强调学生要各种器官同时并用,增加获得知识的“来路”,无论记哪类知识,我们都要求学生做到“眼、耳、口、手、脑”协同活动。从“听觉”得来的知识,不如从“视觉”得来的清晰、准确,而从“视觉”得到的知识又不如通过各种器官“感觉”而来的扎实、持久。因多种器官同时接受知识,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即使某一痕迹淡薄了,还有其他痕迹存在。
  文言文的教学当然不仅是语言教学,还有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鉴别、分析与批判,对文言文的表现方法、语言运用的体会和鉴赏。只有逐渐积累若干词汇和句式,才能逐渐加深对文章的内容、情感和章法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领悟的目的。语文有实践性,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靠“练”,文言文的文字隔阂不清除,“练”就无从谈起。况且,只有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文字解决了,才能很好地去理解它的思想内容。
  (滦县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