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联袂而行

2011-12-29 00:00:00林美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他们将来能否有所作为的重要条件。课改几年来,广大教师都意识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简要阐述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联袂而行。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展,并达到最佳状态。因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这种意念与力量便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动力源泉。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本保证。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处理跟学生的关系,让他们感觉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像他们的知心朋友,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让学生真正地处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感环境中,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大胆猜想、敢于标新立异、独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一时间都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为学生创设一个不懂就问的机会,并鼓励孩子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如北师大版三年下“面积的认识”,执教者在处理“封闭图形的大小”这个环节上非常巧妙,该师先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图形:
  师:“你们能比较它们的面积吗?
  生(齐):长方形面积最大,正方形面积最小。
  师:“你们比较图形的大小,比的是哪部分呢?”
  生(七嘴八舌):里面部分,线里面的部分……
  师给长方形和圆形分别填充了黄色和蓝色,而给正方形填充红色时却无法完成操作,将三个图形以外的空白部分全都涂上红色了。
  此时学生们议论纷纷,疑问丛生,教师趁机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封闭图形才有大小,同时老师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扬他们,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更加充满自信。
   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数学因其严谨性和抽象性,常会使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从小环境良好,不曾吃苦,往往容易将学习当做苦事、难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下“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不过此前一年上册有十几减几的退位减的学习基础。学习前我故意提出“同学们,今天的内容有